国民党如何将五千多箱国宝运往台湾(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深藏于密室,后辗转至大收藏家叶恭绰手中。抗战胜利前后叶家因无力承担家族生活开支,靠变卖文物度日,毛公鼎被上海一商人买下,并在1946年捐献给当时的南京政府,后随着国民党的文物盗运到了台湾。

“三希”辗转分散两岸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同称“三希”。现在此“一希”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二希”则归属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实“三希”差点都落脚台湾。《快雪时晴帖》是清查皇宫物品时,从溥仪的行李里找出的,原本归北平故宫博物院,1933年随着文物南迁到了南京。而《伯远帖》、《中秋帖》原是溥仪的庶母瑾太妃所有,后卖给了郭葆昌。1935年,郭葆昌在家中请庄尚严后来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鉴赏,郭宣称自己死后捐献时就交由庄氏办理。1949年,他的儿子郭昭俊带着《中秋帖》、《伯远帖》去了台湾,见到庄尚严后旧事重提,本想“半卖半送”,结果当时台湾经济状况不好,当局不拨款,只好作罢。后来内地以35万港元将“二希”买下,藏入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样,“三希”就在不同的故宫博物院里分家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