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的奇闻趣事:宋庆龄不姓“宋”(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宋庆龄的性格恰好继承父母二人的优点,因此赢得宋嘉树、倪桂珍二人的格外喜爱和自豪。宋庆龄也对父母怀有深厚的感情,她始终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把这种真挚的感情保持到终生。她早年赴美国上学时父母赠送的一瓶葡萄酒、一瓶枫叶糖浆以及一件毛背心和一件蓝宝石胸针,她一直舍不得用,虽经几十年战乱和多次迁居,但她都一样不差地珍藏在身边,以为纪念。父母送给她的结婚嫁妆——一套家具和百子图缎绣被面也被精心收藏在上海和北京的家中。

在上海淮海中路的住宅里,与会客室相套的餐厅墙壁上,悬挂一幅面带微笑的母亲半身画像与她相伴,以便每日进餐时能看到母亲慈祥的面容。

宋庆龄头上那特有的发髻是母亲生前钟爱并要求女儿们梳扎的发式,不论是1927年大革命时期妇女时兴剪短发的风潮,还是“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小将的“破四旧”行动,都没使她改变对母亲许下的“不剪短发”的诺言。

然而,宋庆龄也并非事事顺从父母意愿,她与孙中山的结合就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虽然父亲以断绝父女关系的气话责令她改变初衷,但她依然我行我素,为此,给父母的精神带来很大刺激。宋嘉树曾亲自前往日本劝阻,结果落得一场重病。后来宋嘉树因癌症病逝上海,宋庆龄怀着十分内疚和沉痛的心情从广州赶来为父亲守灵送终,直到晚年,宋庆龄还念念不忘此事地对人说道:“我爱父亲,也爱孙文。今天想起来还难过,心中十分沉痛。”

1931年7月23日,她慈爱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了。正在德国柏林的宋庆龄闻讯后失声痛哭,第二天便启程回国为母送葬,以尽孝心。

十年浩劫中,当她得知父母在上海的墓地被砸得稀烂时,潸然泪下,心急如焚。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过问干涉,才将墓地修葺一新。宋庆龄看到整修后的照片后,对周总理在困难时刻的帮助十分感激,永生不忘。

1981 年5月29日,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寓所中与世长辞了。根据她生前的一再嘱托,她的骨灰一定要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6月4日,在邓颖超、乌兰夫、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亲属好友的护送下,宋庆龄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父母身旁,于他们团圆在九泉之下。

1981年5月

29日,宋庆龄病逝于北京,按照她的遗愿,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她父母的墓旁。这是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右侧是宋庆龄的墓。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