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参战的飞机种类很多,但完全采用木质结构的飞机却很少。“蚊”式飞机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生产的战斗轰炸机,可算得上是木制飞机的“明星”。
1938年,英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兼试飞员德·哈维兰提出一项令人吃惊的“另类”计划——制造一种全木质结构的轻型轰炸机。他的理由是:从飞机结构上节省下来的重量,可以用来承载燃油和炸弹。
1939年10月,德·哈维兰飞机公司的工程师毕晓普带首批11个人的技术小组,进驻一座叫做索尔兹伯里的庄园。12月29日,“蚊”式飞机的设计工作在这里秘密展开。1940年3月1日,几经周折,英国国防部勉强签订了订购50架“蚊”式飞机的合同。
1940年11月25日,原型机首次试飞,由德·哈维兰亲自担任试飞员,头两次试飞就显示出飞机的优越性能,它甚至可以依靠单台发动机做超低空上升横滚,这说明该型飞机的动力强劲、操纵性好。1941年2月19日,“蚊”式飞机交付英国皇家空军试飞,立即引起官方对这型飞机的重视。此后,“蚊”式飞机一路走红,身价倍增。
该机装有2台罗·罗公司生产的“梅林”发动机,结构轻、飞行速度快,是一种真正的多用途军用飞机。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许多重要作战行动,战绩不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1943年,有24架“蚊”式飞机不顾德国战斗机的拦截,在飞往瑞典的民用航线上担负运输任务。
1943年4-5月,“蚊”式飞机开始出现在亚洲战场,其中包括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由于它的木质结构不能适应东南亚湿热的气候,在那里的部队中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在远东地区的抗日战争中,“蚊”式飞机也屡屡建功。它曾成功地执行过许多侦察、炸毁桥梁、切断铁路等各类作战任务。“蚊”式飞机有轰炸、战斗、侦察和舰载鱼雷机等30多种改型,总共生产7781架,其中1134架是在加拿大生产的,还有一部分产于澳大利亚。
1947年,国民党政府曾以每架1万美元的价格从加拿大购入250架“蚊”式飞机用于我国内战。我人民空军在建国初期曾缴获了5架“蚊”式飞机,其中状况良好的两架参加了1949年开国大典,作为空中受阅梯队第四分队,按“一”字队形,从760米的高度上通过天安门。
由于这一机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优越,至今仍是各国航空博物馆乐于收藏的机型。1981年,它的售价是10万英镑。1986年,筹建中国航空博物馆时,首任馆长在全国各机场普查退役飞机留存情况,在某机场的荒草丛中发现一段机翼残骸。经考证,这是“蚊”式飞机的一个“翅膀”。后来,工作人员就在这一机翼残骸基础上复制成了一架“蚊”式飞机,珍藏于航空博物馆。
(空军装备部政治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