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甲板水手
俗话说“宁可让人等装备,也不让装备等人”,现代化的航空母舰需要优秀的指挥官、飞行员和水兵;从世界海军强国的经验来看,只有事先培养起一支合格的舰员队伍,才能确保“海上巨无霸”服役后迅速生成战斗力。
舰长:精通的不仅是军事技能
在航空母舰上,舰长不仅是海上作战和训练的总司令,也是母舰和舰载机之间的协调员,因此始终是航母人员培训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根据美国海军的经验,一名合格的航母舰长需要至少20年的军旅生涯作为铺垫首先,他必须是海军飞行员或海军空勤军官出身,具备相当的舰载机起降经验;其次,他必须在两栖攻击舰或其他大型舰艇上担任过指挥员;之后,他还要通过为期两年的航母舰长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当的战略素养和国际法知识。简而言之,航母舰长个个身手不凡:驾机、操舰、指挥作战和综合管理等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他还应当是运用国际战略、外交手段、战争法乃至能够与媒体良好沟通的行家里手。
航母上第二重要的职务是航空联队长,他具体负责舰载机及人员的管理组织并指挥作战。大型航母上的舰载机多达数十架,且往往有七八个机种,只有通过最佳的调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航母的巨大威力,否则必将贻误战机。由此可见,航空联队长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战机性能,且必须受过复合型训练,包括航空兵的作战使用、战术行动和计划制定,情报获取和分析等。在美军的实践中,这一职位的候选人大多拥有2~3个不同机种的飞行证书。
此外,航母上的各部门长通常从本部门的优秀分队长中产生。部门长不一定通晓本部门的所有专业,关键是要有突出的领导水平。部门长就职前需经过数周强化培训,以提升他们成为高效管理者的信心,帮助他们获得承担领导责任、有效履行职责所需的能力。
资料图:在浮动船坞中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飞行员:技战术与心理素质并重舰载机飞行员作为航母上的“天之骄子”,从来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鉴于舰上极其狭窄的空间,培训舰载机飞行员的难度远比培训岸基飞行员大得多,危险系数更是成倍增加。加之海上飞行中,海天常常混为一体的特殊环境以及雾、盐、雨等恶劣条件,这些都要求舰载机飞行员除了技战术能力高超外,还得拥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无论是美国的“院校多层次联合培养”,还是俄罗斯的“院校-训练中心”培养模式,都遵循这样的思路。美军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主要来自佛罗里达州的海军航空学院和海军航空兵军官候补生学校。他们首先要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和地面训练,包括基本军事科目、航空基础理论、海上求生与自救等。预训结束后,学员将被派往海军训练航空联队(训练中队)接受初级飞行训练、基础飞行训练和高级飞行训练,通过全部课程者才能成为一名航母舰载机飞行员。
俄罗斯的培训模式与美国略有不同。苏联解体后,俄海军仅剩下一所“埃斯克”海军飞行学校,目前暂时租用乌克兰境内的“尼特卡”海军飞行训练中心作为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基地。“尼特卡”中心主要培养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技术,拥有包括模拟甲板、滑降航迹定位器、无线电信标,以及光学助降系统等在内的全套航母训练系统。
与俄罗斯类似,作为舰载机起降训练的陆上支援场所,法国的朗迪维肖基地占地约950英亩,跑道长2700米,现有“阵风”M型战斗机10架、“超军旗”攻击机50架和“隼”式教练机10架。据透露,在这里受训的飞行员有21%的时间用于白昼模拟着舰练习,6%的时间用于夜间模拟着舰练习,另外73%的时间投入到其他训练科目中。
采用跃飞甲板方案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效果图
地勤:建模拟设施以便仿真练习
按照外国航母运转的经验,各类地勤保障人员在舰上同样非常重要。在航母甲板上穿着五颜六色服装的工作人员中,既有黄衣黄盔的舰载机起飞指示人员、黄衣绿盔的舰载机弹射官和拦阻装置官,也有白衣无盔的舰载机降落指挥官,以及蓝衣蓝盔的舰载机移动人员和轮挡员,还有红衣红盔的舰载机失事救护员等。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掌握着舰载机升空与降落、战斗力生成以及安全保障的“生杀大权”,同样需要先期培训。
总之,凡是希望迈入航母俱乐部的国家,大都会先在陆地上建立相应的模拟设施,这些模拟设施不仅要具备完善的飞行甲板、起降装置、阻拦网等设计,而且还必须包括模拟起降、紧急情况处理等高度计算机化的训练仪器,以便各路人员进行仿真练习。
最后要强调的是,即便在航母服役后,为确保专业技能不致生疏,舰上人员的培训也要随时进行。根据美国海军的测算,在航母服役的30年中,一艘舰就需要上百亿美元训练经费。从这种意义上讲,航母的建造费用其实只占其运行总成本的一小部分;直到舰上装备陆续到位,人员培训全面铺开之时,其“吞金巨兽”的真面目才会彻底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