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盟军制定了攻击吉尔伯特群岛的战役计划,决定于11月21日对塔瓦拉岛、马金岛和阿贝马马岛发起两栖攻击。
为做好攻击准备,美国海军潜艇SS-168“鹦鹉螺”号于11月8日搭载海军陆战队侦察连的78名官兵前往阿贝马马岛,准备于11月19日夜隐蔽登陆,执行战斗侦察任务。
11月18日夜,“鹦鹉螺”号预计将与攻击塔瓦拉岛的第53特混舰队相遇。为避免误会,“鹦鹉螺”特意浮出水面,以水面航行姿态通过会合区。而特混舰队并没得到即将与“鹦鹉螺”号会合的情报。
夜里的海面风大浪涌,驱逐舰DD-500“林戈尔德”号和DD-608“甘斯沃特”号正护卫着登陆部队向塔瓦拉岛前进。突然,“林戈尔德”号雷达报告发现一艘身份不明的船只。顿时,两艘驱逐舰警报大作,以20节的速度扑向可疑目标。
与此同时,“鹦鹉螺”号艇长艾尔文也发现了海面上的驱逐舰,不过他知道那是自己人,完全不用担心。而驱逐舰在与舰队司令进行沟通后,得到指示:找准机会对目标实施鱼雷攻击!
21时49分,“林戈尔德”号终于“找到了机会”,向“鹦鹉螺”号发射了两枚鱼雷。但其中一枚非但没有击中目标,反而拐了个大弯向驱逐舰奔来。“林戈尔德”号急向右转舵才勉强避开。另一枚鱼雷虽然爆炸,但没有击中目标。
被自己的鱼雷吓出一身冷汗的“林戈尔德”号决定改用舰炮攻击,舰长命令速度保持在20节,全部火炮在距目标8000码处开火。另一艘驱逐舰很快也加入到炮击行列。5分钟后,雷达报告目标消失,猛烈的炮击暂时中止。
炮击开始前,“鹦鹉螺”号本打算发射一枚绿色识别信号,但驱逐舰的动作更快,一枚穿甲弹准确地击中潜艇舰桥,所幸没有爆炸。见势不妙的潜艇准备紧急下潜,但第二枚炮弹紧贴着艇身落下来,爆炸了。
“鹦鹉螺”号被这两枚不期而至的炮弹弄得伤痕累累,艇身出现裂缝,舱内开始进水。艾尔文艇长一面命令水兵们关闭水密舱,一面指挥潜艇下潜。一阵忙乱过后,“鹦鹉螺”号终于稳定在91米深的水下,但速度降到原来的1/3。
为了赶路,“鹦鹉螺”号不得不于11月20日凌晨1时重新上浮。在浮出水面的一刹那,潜艇突然开始向左倾翻,艇长急忙命令关闭排水口,采取紧急平衡措施,“鹦鹉螺”号这才稳定下来。检查后水兵们发现,让他们差点翻船的还是那些不明不白的炮弹:几条管线被打断,主感应器完全被水浸没了。
之后的登陆还算顺利,但上岸后的陆战队员遇到了日本人的顽强反抗,等在岸边的“鹦鹉螺”号收到了求援信号,艾尔文艇长立刻命令准备火力支援。“鹦鹉螺”号上的水兵们精神大振:挨了自家人一顿炮弹后,那口气一直没出来,现在终于等到机会了!
经与陆战队员商定,潜艇将使用152.4毫米甲板炮向日本人的阵地发射高爆炮弹,岸上的陆战队员则通过无线电为潜艇指示炮弹落点。潜艇兵们的炮击很快就摧毁了对陆战队员威胁最大的一座敌炮阵地。又一通狂轰滥炸后,敌人的抵抗渐渐弱下来。11月25日,带伤作战的“鹦鹉螺”号等来了援军,终于可以返回珍珠港休整了。
艇长艾尔文在报告里写道:“夜间,在敌我舰艇都可能出现的海域,指挥官很难决定什么措施才是正确的。但他们也应该注意到我们的雷达频率,应该想到我们是自己人!不幸的是,在此次事件中,我们只学到了一个道理:潜艇周围没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