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斗争哲学的毛泽东毫无惧色地接受了挑战。没有什么力量能动摇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还在蒋介石下台退居幕后,李宗仁不遗余力筹划和谈,幻想“划江而治”,国际友人也担心美国干涉,劝中共“见好就收”时,毛泽东这种决心和意志就坚如磐石了。
如同毛泽东的一贯战略思想和哲学观点,对待外国可能的武装干涉,一是军事上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尽量避免。我军胜利渡江攻克南京后,若按一般军事理论,应乘胜追击,痛歼穷寇,一鼓作气,直取上海。但中央军委却命粟、张弛辔勒马,撤回前锋部队,及时调整部署,进行短期休整,推迟攻打上海。除了其他政治上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考虑到了外国势力对这一“国际城市”可能的干涉。
如同陈毅在丹阳所说的,“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接管上海”,来自“北方的旋风”早已在气势上摧毁了守沪“国军”的心理防线,上海迟早是解放军的囊中之物,但由于有来自国际上的“危险”,总前委和三野首长确实“相当担心”的。他们已从上海地下党收集的资料中获知,上海的外国资本,占在华外资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欧美各国在上海均有巨额投资。没有谁相信美国会甘心自动退出上海这一国际商埠、东方大港,没有谁能保证他们不在“护侨”名义下埋设导火线……
必须在军事上有绝对的胜利把握,力求一举攻占上海;对上海发起攻击时,一定要遵守外事政策和纪律,不给美国实施武装干涉任何借口和可乘之机。这是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军委对三野部队的要求。
中央军委还明确规定了军事行动中,凡遇到外国舰艇、船、人员的问题,必须及时报请中央军委审示。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粟、张在调整攻击上海的部署时,抓紧短期休整间隙,组织指挥员深入学习党的外事政策和纪律,并购置了“万国旗”下发到各部队进行国籍识别知识教育,以避免不必要的外事纠纷。上海战役发起后,三野领导机关曾多次要求部队,不要发生炮击外舰事件,并要求有关负责干部亲自掌握这方面的情况。
这便是毛泽东说的“有理,有利,有节”。
外国兵舰按要求撤离吴淞口
1949年4月25日,新华社广播社论:“英国在华的侵略性军队,必须撤出中国,美国的侵略性军队,尤其是驻于中国境内的陆海空军部队,必须撤出。唯有此种军队撤出后,英美始能与中国以平等地位建立商业及外交关系。”
当天晚间,英国海军部发表公告称:目前停泊在南京、上海海面上的舰只,完全是为协助联邦政府的侨民,以便在政权转移时保护他们的安全。一俟环境许可,所有舰只都将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