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贝利亚:反对卡廷屠杀的人道主义改革家?(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不仅对卡廷案件,对德国问题上,贝利亚的观点和主张也是和斯大林等高层相悖的。1953年,苏联红军镇压了民主德国的一次人民起义(1956年又在匈牙利重演了一次)。在民主德国起义之前。斯大林还活着的时候,贝利亚就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德国问题是欧洲的关键,主张德国应该统一起来,不应当强迫德国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对苏联来说最重要的是,德国能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作为苏联可靠的盟友。这样就可以倚赖其经济实力并在二十五年或更多的时间内利用这张王牌。如果旨在分裂德国和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德国,就不可避免会使西德投人美英的怀抱。贝利亚希望看到一个自由的德国成为反法西斯集团同盟国之间的平衡器。为此,贝利亚劝说克里姆林宫领导层,应当由苏联主动提出统一的中立国的德国的建议。

贝利亚还取笑那些分裂德国的主张:“你看,他们提出了多么愚蠢的建议!试将梁赞州和斯摩棱克州(同属苏联的州--引者注)分开而让这些人互相打仗。要知道这是违反自然的事。”

贝利亚居然说服了斯大林,苏联曾正式采取了将占领区联合起来的一系列步骤--这些文件应该还保存在密档里。苏方向英、法、美司令部建议在德国实行大选。贝利亚是德国合并的倡议者之一。但是受到了已经尝到了权力之甜头的德国共产党上层和苏联内部的反对。没料到居然美、英、法也反对大选,因为他们担心大选后将会出现一个虽无社会主义之名而实际上的苏联盟国。此时,贝利亚还在据理力争,说不联合德国将导致悲剧。事实上当时已有数万名公民逃到了西德,而民主德国居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最终爆发了起义。

那么,凭什么相信小贝利亚说的这一切都是事实?请读一下书中提供的苏共中央七月全会(1953年)会议速记记录(那是声讨贝利亚罪行的会议):

莫洛托夫……在部长会议主席团讨论德国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贝利亚站在与我党完全不同的立场上。他当时说,不需要在东德建设社会主义,只要将西德和东德合并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就行了……资本主义的德国可以成为一个热爱和平的或者对苏联保持中立的国家,这不仅仅是幻想,而且意味着实际转向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的立场……我们感到贝利亚是资产阶级阵营的人,是苏联的敌人。

马林科夫:应当说,贝利亚在讨论德国问题时的建议不是调整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而是在民主德国完全放弃社会主义,并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德国的方针。……主席团得出结论,不能和这个冒险家善罢甘休,决定逮捕党和人民的敌人贝利亚。(异口同声:对!雷鸣般的掌声)

这种对贝利亚声色俱厉的批判,不正好从反面证实了贝利亚的正确!

往后。还有许多被严厉批判了的贝利亚的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举措。例如。对南斯拉夫问题:阿巴库莫夫领导国家安全部时期,曾经向斯大林呈递一份情报说,南斯拉夫已脱离苏联轨道走上了另一条路。其实无论铁托还是其他南斯拉夫领导人都没有对苏联隐瞒什么东西,只是不想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务,但他们并没有打算跟苏共决裂。对此,贝利亚认为,各国应该建立何种制度应根据本国条件而定,不可盲目照搬别人经验。比如,南斯拉夫不能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因为将数量众多的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是不可能的。贝利亚说:“不能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就让他们建设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社会。主要的是南斯拉夫和我们在一条船上。因此,不应该使我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化,我方的生硬态度必然会激怒他们。”斯大林曾一度同意过他的观点。后来,苏南关系破裂,贝利亚又坚决反对上层要像刺杀托洛茨基那样除掉铁托的授命。

贝利亚被赫鲁晓夫处死以后,后者试图恢复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于是想让铁托相信,横在两国关系发展道路上的石头是贝利亚。铁托笑着接过话茬:“如果您觉得用这种方式向自己的党交待此事比较方便,那您认为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但我很清楚,事情并非如此……”(赫鲁晓夫多年之后又先后矛盾地说:还在斯大林活着的时候贝利亚就赞成恢复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样,贝利亚也曾强烈谴责匈牙利共产党对经济事务的干涉。小贝利亚写道:“共产党在这样做的时候什么都不负责任,包括苏联共产党也是如此。我父亲在斯大林在世时就坚持自己的这一观点。”(这个观点在那次全会上也被完全歪曲了。)

网上有篇关于贝利亚的文章说,贝利亚在斯大林生前是“大清洗”的主要执行者,双手沾满了几百万无辜人民的鲜血。斯大林死后,贝利亚又强调要保护宪法赋予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释放120万囚犯;对40万人的案件停止侦查;提出为“医生谋杀案”平反;还下令禁止对犯人体罚和使用暴力;公开批评斯大林的民族政策;推行较为自由的经济政策等等。这一切都“并非出于真心,而是为了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等人争夺权力,收买人心的需要”云云。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