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与肖劲光个人的恩怨是拿不上台面的,高岗知道不能以此作为打击肖劲光的理由。打击肖劲光要冠冕堂皇,他找到的理由是肖对西北局地方和政府不尊重。
军队长期驻扎在一个地方,由于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边区负担重,军队困难多,军政、军民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小矛盾。随着不断累积,这些小矛盾就变成了大矛盾,有时甚至紧张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其中有两次竟闹到了毛泽东那里。
一是告状案。1939年冬的一天,兵团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到警备四团检查工作,团长陈先瑞向他汇报说,战士去借老百姓的锅,有的老乡不肯借,把锅沉到池塘里;炊事班到老乡家去做饭,老乡把烟筒堵了起来。莫文骅为此给边区副主席高自立打电报,反映有关情况,希望边区政府给予帮助。肖劲光觉得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处理不好影响可能很恶劣,因此把这封电报同时批送给了中央领导同志。朱德总司令看了电报后,批评了边区政府。高岗不服,向毛泽东报告了此事。因此,有一天,毛泽东把肖劲光和莫文骅等人叫去,当着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和高岗的面,严肃地批评说:“你们军民关系不好,自己不检讨,还向中央告状!”莫文骅知道是电报出了问题,赶快作检讨,并说明电报是打给个人反映情况的,并没有向中央告状。他讲完后,边区政府一位负责同志又讲了一些部队不遵守群众纪律的事。毛主席听后说:“莫文骅检讨了,你们也要检讨嘛!”又说:“军民关系发生问题,军队应先检讨自己,军队要拥护政府,要爱护人民;你们做地方工作的,也要拥护军队,照顾子弟兵!”这样大家才不再吭声了。这是肖劲光和高岗矛盾的第一次公开化。
二是枪击案。据莫文骅回忆:1941年秋的一天,西北局组织部长找莫文骅去谈话。该部长说:“三五九旅有两位连排干部违法营业,与县大队发生冲突,在延长县政府院内开枪打了县大队的人,对此事西北局已决定,将肇事的那个连长和排长枪决。”因为莫文骅兼任留守兵团军法处长,该组织部长通知他要马上执行。莫文骅听后吃了一惊,因为他对此事一无所知,怎能立即执行?于是说:“此事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待调查清楚后再严肃处理。三五九旅属兵团代管的部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得回去告知肖劲光同志和王震同志。”王震时任三五九旅旅长。这位部长回答说:“不行!西北局已经决定了,不能改变,这是党的决定,你一定要执行!”莫文骅仍坚持先调查后处理,两人争执起来。组织部长火了,拍着桌子大声说:“莫主任,你不执行西北局的决定,你这个主任还想不想当了?”莫文骅也火了,拍着桌子说:“我不当了!”便骑马走了。回到兵团,莫文骅把此事告诉了肖劲光、曹里怀等人。肖劲光是西北局委员。他不知道此事,也不同意西北局的决定。延安城小,此事很快反映到中央去了,朱总司令出面找西北局的同志说:“莫文骅是广西人,有倔脾气,光压是不行的。要调查,讲点道理。”后来毛泽东也说话了,指示双方要进行调查。经过调查以后,证明开枪的是县大队的人,而非三五九旅的两位干部。这时,该组织部长也无话可说了。莫文骅问他:“怎么样?不是三五九旅的人开的枪吧,还枪毙人吗?枪毙谁?”对方不作声,莫文骅又说:“算了吧,回去各自作检查好了!”对方表示同意。就这样,和平解决了这一问题,救了两条人命。
检讨
两人的矛盾终于在西北局第一次高干会议上爆发了。
1942年10月10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是用整风的精神总结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并检查陕甘宁边区的工作。在这次会上,高岗借整风之机向肖劲光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在高岗的鼓动、撺掇下,西北局和边区行政部门的一些同志,也对肖劲光和留守兵团的领导提出了苛刻的批评意见,说留守兵团“不尊重地方政府”,“闹独立性”,甚至有人把这些上升到“军阀主义”的高度,与张国焘的“军党论”相提并论。这严重挫伤了留守兵团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高岗还点名批评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说他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严重。据莫文骅回忆,肖劲光见自己受到了高岗的无端诬蔑,一时受不了,袖子一甩,中途退出了会场。莫文骅怕肖劲光出意外,告诉了时任领导整风运动的总学委副主任李富春,李富春立即到肖劲光的宿舍找他谈心,劝他正确对待批评,肖劲光这才返回继续参加会议。
肖劲光和高岗不和的事情,最终闹到了毛泽东那里。两人一个是地方大员,中央驻地也在其管辖之中;一个是军中大将,中央要靠留守兵团吃饭。在对两个人关系的处理上,毛泽东自始至终都非常尊重地方领导人高岗,而对肖劲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