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六号”研制多年,但却被指隐身设计名存实亡。(资料图)
这一切听起来很简单,但根据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观察:“最简单的事在战略事务中也是难的”。在新现实环境下重组军事机构时尤为如此。政治军事领导人的强大压力会导致和平时期的改革,但这是个例外。如果一种体制不受到冲击,它就会一如既往的运行。2008年发表在《海军军事学院评论》的一篇文章中,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学者威廉·默里建议台北重新考虑其军事战略,将攻击姿态转变为防守姿态。不过,这一文章遭到了台湾的反对。很显然,台湾官员非常不愿意承认解放军的军事优势。
对台湾海军战略及力量的任何挑战都会遭遇类似抵制。事实上,与多数机构相比,海军更缺乏远见。罗斯福时代陆军长官亨利·斯廷森曾开玩笑称,美国海军中存在一种“奇特的心理”。在这种准宗教思想下,“海神尼普顿就是上帝”,而海军则是“唯一真正的教会”。在这种情况下,陈规旧条不断阻挠创新之举。在通常情况下,较小的盟国倾向于模仿其庇护者的战略行及行动模式。受美国海军影响,台湾海军对大型舰艇沉迷不已。
然而,要台湾海军朝发展海洋拒止能力方向迈进,就意味着要淡化其对舰队交战的传统重视,并放弃一些有价值的资产。舰艇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支海军的地位。与制定战略和作战概念相比,海军领导人很难抵抗以采购战舰、飞机或武器系统为代表的各种诱惑。他们还更喜欢多用途大型平台--这意味羊,对于多数军官而言,以单任务快速攻击艇、与敌军水面力量交战为基础制定海军战略,是一种很难接受的思想。对于台湾海军而言,放弃多任务平台,就跟放弃大型战舰或分散力量一样,令人难以忍受。
历经“基德”级驱逐舰及其他大宗采购项目的喋喋不休的游说之后,台湾海军发现其几乎不可能放弃这些已花下重金的项目,很难真正的接纳海上游击战术。事实上,就硬件而言,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台湾海军转化为海上拒止部队。其需要制定新战略,以充分利用快艇资源;而台湾军官则需要熟知小型舰队战术,相互支持,孤立并消灭解放军海军小型舰艇舰队。
最后,文章称,海上拒止战略强调小规模舰艇的凝聚力和单舰主动性。这就要求台海军的集中指挥和控制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强战术有效性,减少岛内指挥与控制节点面对解放军攻击时的弱点。在体制、设备和人员方面,海上拒止战略将使台海军作战行动发生根本变化。不过,岛内是否存在支持台海军战略转移的势力还仍不得而知。很可能,台湾海军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支“微型美国海军”。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在海上控制或海上拒止领域的表现就令人怀疑了。(编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