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队雪地行军。
穿越莽莽昆仑、跨过唐古拉山的“电力天路”全长1038公里,它犹如象征吉祥如意的哈达,把青藏高原和内地紧紧相连。曾在西藏电力建设中屡建奇功的武警水电第二总队官兵和数万名电网建设者一起又一次迎难而上,承担了五分之一的工程施工任务。水电官兵在这里挑战生命极限,用忠诚卫士的情怀在青藏高原书写新的辉煌。
“生命禁区”架设天路
武警水电八支队是全军和武警部队惟一具有国家输变电资质的部队。他们承建的两个标段总长212公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是青藏联网工程平均海拔最高、穿越冰土层最长、生态环境最脆弱的施工区域之一。这里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除了严寒还地处低气压、大风、强幅射和鼠疫疫源地。在青藏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迈出三步喘半天,一日经过四季天”。
官兵们在得知部队承建青藏联网工程任务后,纷纷向组织递交请战书,要求到最艰苦、最偏远的青藏线建功立业。现任项目部总工程师的韩慧是第一个主动提出申请的女同志,她说:“虽然到高原去工作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作为一名电力建设者,如果不到青藏高原参加建设,一辈子心里都会有遗憾。”
这里没有春夏秋冬,有的只是被延长了的冬季。官兵在外施工随身带着棉大衣、雨衣和氧气瓶“三件宝”,以备天气突变时所用。在藏北高原上,快速走上几步,就会有胸闷的感觉;说话节奏稍快,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严重的缺氧,让官兵们真切体会到“躺在藏北高原上也是一种奉献”的真正含义。
说起高原缺氧难受的滋味,八支队上士、测量队队长徐志明对此有着深深的体会。去年7月,他到工地后,主要承担整个线路的复测任务。他带领5名官兵,每天都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测量仪器向山上跋涉,每次返回营地时,因为体力消耗太大,都会感到头昏脑胀,吐个不停,只有躺下来吸几口氧气,才能稍稍缓解症状。进入10月,气温骤降至零下,往往是“早上刮大风,中午下暴雪,下午落冰雹”。为了克服温度过低对仪器准确性的影响,他经常将冷冰冰的测量设备揣在怀里,用身体温暖仪器。长时间的高原缺氧作业,使他头痛欲裂、脸色发白,嘴唇发紫,几次昏倒在施工现场。
4047号塔基是整个标段施工难度最大的基础,七中队的党员示范岗就建在这里。由于山路陡峭连骡马都上不去,党员们踏着齐膝的积雪,靠着肩扛手提,像蚂蚁搬家一样,硬是把40余吨的沙石骨料和搅拌机发电机等设备运到了施工现场。洁白的雪下遍布沼泽,凹凸不平的山路、大小不一的陷坑,使党员们举步为艰。支部书记陈志刚每次都走在最前面,用一根木棒在雪地里为战友探路,不时滑倒在地,常常摔得鼻青脸肿,但他依然坚持把危险留给自己。施工工地需要插上旗子,不管用多大的力气都不能将旗杆插入土中,他们只得拉一点土,再将水浇上去,不到一分钟,旗杆就被牢牢冻在土中。由于挖掘机无法到位,冻土基础开挖只能靠羊镐和铁锹,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党员们坚持每天早上6点出发,晚上8点下班,分2组轮流作业,手上磨出了血泡、背上磨出了血痕,但党员们干劲不减。掏挖、立模、浇筑一气合成,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施工任务,比计划提前一天半。在8、9标段,20个施工难度大的作业面都设有党员示范岗,党员们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激发了群众的参战热情,火热的施工场面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今年7月18日,青藏联网工程线路架线全部完成,为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在今年年底实现投运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