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回望:凝结几代人心血[图](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8-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直7型直升机模型,该机因资金不足被迫下马

直-7重型直升机想象图

直7-夭折的重型机

1969年3月,空军党委提出自主研制新型运兵直升机的初步意见。1970年3月,经航空工业部领导决定开展装备两台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4.4吨、可一次性运送一个加强排的大型直升机-直7型机(代号Z-7型机)的研制。

任务下达给中国直升机研究所,中国直升机研究所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全机设计,进行了大量的地面试验及气动、强度、操稳和动力装置系统的攻关。当时直7的研制方案是:装两台涡轴5甲发动机,采用6片旋翼;除重新设计桨毂和减速器外,其他尽量采用直5和直6的零部件。直7设计为最大起飞重量14400千克,有效商载3500千克,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350千米,实用升限6000米。1971年直七开始进行机体和部件的静力试验及调试。其间,领导机关曾决定将直7作为舰载直升机的试验机,到1971年9月,直7改舰载的工作停止,继续作为普通直升机研制。1975年5月,直7零部件加工完成了97%,并已装配成两架机体,配套生产的成品已到货90%。1979年,直7重型直升机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等相关单位,承担直7型机涡轴5甲发动机的研制任务,走完了方案设计、工程设计、试制加工全过程,完成了各部件和整机的长期台架试车等试验。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投资两种重型直升机的研制,所以直7就不得不让位于技术指标和设计性能都更要先进的直八型直升机项目。所以,1979年6月,总参、国防工办下文停止研制直7型机。尽管直7直升机研制计划中途停止,但是在该机研制过程中所取得的许多成果,都在直8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为了进一步挖掘直5型直升机的潜力,1973年11月,三机部要求哈飞用PT6T-6发动机改装直5换发型直升机,简称直5改(代号Z-5W)。哈飞于1976年底完成图样设计任务,1978年底完成改装,1979年3月进行了悬停飞行,9月转场南京、西宁等地进行高温高原试飞。与早期活塞发动机的直5型机相比,直5改提高了功率储备,性能也有所提高,研制直5改取得初步成功。后因国家考虑引进先进直升机生产专利,直5改的工作也告结束。

就世界范围来说,军方一直都是直升机最大的用户,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相对较低,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开拓相对困难,军方的需要无疑是促进我国直升机发展的最大动力。20世纪70年代初海军对大型直升机的需求,为直升机工业发展新型号提供了机遇和支持。1973年,三机部领导召开会议决定,由昌飞承担海军所需的13吨级直升机研制任务,该型号称直8运输型直升机(代号Z-8型机)。1976年1月,三机部正式下文开展研制任务。承担主、辅机研制的60多个单位积极开展三结合研制,图样设计、生产准备等工作全面铺开,各大部件先后试制成功,并于1980年底总装出01架静力试验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