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日苏“张鼓峰战役”:无视中国主权受损
——环球时报记者秦鸥
日苏冲突切断中国出海通道
2010年3月9日,一则“中国租借朝鲜罗津港”的消息引发世界关注,不少媒体认为这将意味着中国重新成为真正的“日本海沿岸国家”。中国因沙俄19世纪的蚕食丢掉了日本海沿岸的土地,而1938年日本与苏联爆发的“张鼓峰战役”,则使遭到日本侵略的中国平白失去经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正当权益。
沙俄蚕食,中国丢尽日本海海岸线
在清朝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是日本海沿岸国家,吉林省也有日本海出海口,而地处图们江尽头的珲春更是离日本海最近的中国城市。然而,羸弱的清政府终归没能保住这一地位。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攫取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土地,紧接着1860年俄国又用《北京条约》夺取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几乎抢走了中国全部日本海海岸线,清朝吉林将军的官船仅能偶尔经珲春港,借道当时的藩属国朝鲜的口岸出海。
1886年,清朝派遣北洋事宜大臣吴大澂会同珲春副都统与俄国代表巴拉诺夫勘察乌苏里江边界细节。经谈判,吴大澂将土字界碑立到制高点张鼓峰东南约3.5公里处,此碑即为中俄两国陆地边境的起点。图们江在此碑以下就由中朝界河变为俄朝界河,它再流经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按照《中俄珲春东界约》,插有中国国旗的船只,可以经由图们江驶入日本海,俄国“不可阻拦”。条约签订后,中国沿江民众利用该权利“跑崴子”(即到俄占港口海参崴和摩阔崴做生意)、捕鱼等,还开辟了由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国的航线,广泛开展对俄(苏)、日、朝的贸易。据民国档案记载,1931年9月前,珲春县城有码头、海运公司,并开辟内河-近海国际航线,中国东北经珲春出海的运营船只达1395艘,往来于元山、釜山、新瀉、长崎等港。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次年又扶植成立伪满洲国。1936年6月,日本修订“国防方针”,把苏联与美国并列为第一“目标”(假想敌)。由于苏日双方极端对立,导致北起漠河、南至图们江口的“边境”摩擦有增无减。据日方统计,1932年-1934年间,日本与苏联在该地区的纠纷共发生152起,而1935年一年就发生了176起。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民众利用图们江出海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