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铭文端石砚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东瀛出日,散作云霞。

亿万斯载,结采成华。

这是一方麻子坑端石砚,长19.6、宽14.6、厚2.5厘米。砚背有清代王文治为试砚斋主人汪毅写的一首砚铭。铭中所形容的“东瀛出日”,是砚堂与墨池的落潮处有一块翡翠斑,工匠将其雕为一突出的鼓面圆柱,在砚的拓片上,更显出似海上升起的一轮红日。砚的石品,有翡翠斑、青花、蕉叶白和一横条火捺,这条火捺铭文把它形容为一缕鲜艳的云霞。因是石上显现的花纹,这些花纹便成为“亿万斯载”的历史定格。

王文治(1730—1802),江苏丹徒人,字禹卿,号梦楼。乾隆庚辰(1760)探花,曾任编修、侍读、云南临安知府。引疾北归后,无意仕途,便到杭州主讲敷古书院。书法以清劲俊美取胜,诗亦超拔不群。不到五十便究心佛学,七十三岁端坐而卒。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行世。

康熙喜欢董其昌书法,乾隆特宠爱赵孟兆页。文人们为求仕途,都学董赵。在清乾隆时代的书法家中,翁方纲、刘墉、梁同书和王文治是突出的四家。特别是风流潇洒的王文治,他的书风骨骼清秀,意态万千,深得汪的崇爱。汪(1754—1821),字琴田,号心农,安徽休宁人,侨居吴中中今苏州。善书法,工兰竹,精鉴赏,富收藏。是王文治很要好的一位朋友。王文治除这方为汪写的砚铭外,在《书法丛刊》27期李万才先生评清代书家王文治及其《快雨堂偶然书》的文章中,录有王文治《题汪心农试砚斋图》六首诗。抄录于此,一并供同道欣赏。

晓起微阳照绿台,蕉心如纸卷初开;

呼童好汲清泉水,自向明窗试砚来。

割取鲛宫紫玉精,青花火捺晴还明;

最难鸲鹆星眸朗,涵得秋光万里清。

好古如君世所稀,临池终日阖双扉;

睛斋一展千重帖,时有墨香来袭衣。

一缄千里寄衡庐,倏已论交十载余;

犹记黄鹂坊畔住,曾将此砚索书余。

无端小别已三年,开卷相逢忽眼前;

何日携君斋里砚,为君泼墨向秋天。

簪花妙格古来闻,黛色脂痕别样春;

更嘱君家多蓄砚,闺中还有学书人。

(心农有碧珠、意珠二姬,皆工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