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棠式器皿大约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如唐代越窑的青瓷海棠式大碗。而在文房用具中.最多见的海棠式器物就是笔洗-海棠式笔洗最早约产生在北宋时期。著名的海棠式邢窑白釉笔洗、海棠式钧釉笔洗就是这种典型器。除了笔洗,古代砚台的设计也常常有海棠花的影子,明、清两代的古端砚的墨池就常雕作剪影般的四瓣海棠花式。但是直接以端砚石材制作的海棠式笔洗很少,如附图这件用端砚石中最独特的白端石料雕制的海棠洗更是非常罕见。
这件白端石海棠笔洗长23厘米,宽近20厘米,高4厘米,下有四小足。它的形制简洁,线条流畅,整体造型端庄典雅,具有明代典型的工艺风格,当为万历时期的作品。端砚石以紫色为主调,但这件笔洗却以整块白端石料雕成,通体洁白如雪,分外惹人喜爱。白端石产于端砚故乡肇庆市古称端州著名的风景区七星岩,由于历代禁采岩石,古代白端石制作的器物遗传很少,被后世藏家视为奇珍。白端石莹润如玉、质地细腻滑嫩,可作研磨朱砂等国画颜料的朱砚,也可制作文房用具、仙佛造像等器物。到了清代,白端石还被磨制成女子化妆用的粉底“端州干粉”,成为当时岭南最流行的化妆品之一。白端石开探于何时还待考证,但在砚著中首次出现白端之名,并论及白端制作朱砚的,是明代万历时期文房四宝学学家屠隆的《考磐余事》一书。其时正值明王朝衰落之际,社会开始动荡,七星岩禁探岩石的律令随之松弛,以至出现了较大规模探凿白端石的可乘之机。
据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当时肇庆砚乡有逾千居民以探琢白端为生。但是到了今天,出自此时期的白端器物已很难找到。像这样保存完美,形制优美而大气的明万历的白端海棠笔洗更是十分珍罕,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