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晚清书法家冯恕手书诗册,近日在天津幸见。诗册为黄绫苏裱蝴蝶装,帧装十分讲究大气。册高34、宽 20厘米,除封笺、封底遗失外,保存基本完好,书纸系日本五色贴花笺;右角彩印紫珠葡萄图一幅,赭蔓、绿叶,叶张蔓卷,垂玉累累,枝叶间一小灰鼠着偷食葡珠状,生动活泼,美观雅致,画宗中国传统画没骨法。无疑乃笺中佳制。
诗册为冯氏手录仿刘石庵体苏轼诗作二十题三十首。如《次韵子由绿筠堂》:“有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风梢千 乱,月影万夫长。谷鸟警棋响,山蜂识酒香。只应陶靖节,会听北窗凉。”及《和董传留别》、《题惠崇画扇》等等。
诗录末款题云:“履贞大人正,癸丑暮春之初公度弟冯恕书于玉尊阁”。时在1913年,四十七岁遗墨。诗录各页,分别钤有七方印章(名号四、闲章三):“玉尊阁”、“公度(二)”、“冯恕”、“冯恕游历欧美以后作”、“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红豆”。
冯恕(1867-1948),字公度,号华农,原籍浙江慈溪,寄籍河北大兴。晚清曾在贝勒载洵任海军部都统时,历任海军部参事、军枢司司长及海军协都等职。又随载洵前往欧洲等八国考察海军事宜。

冯公度不但是一位书法家、实业家、文物收藏鉴赏家,也是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爱国志士。他热爱祖国、热爱文物,一生做过许多有益社会的事。曾热心参与了京师诸项公益事业,如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扩建西苑工程完成,冯主持修建了一条南起中海瀛秀门、沿中海、北海西岸静清斋,长四华里的铁路。之后,还与人创办了第一家民企股份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为培养本国的电力人才,1912年年华商在司法部街开办电气学校,冯恕等为校董,邓子安任校长。为我国培训了第一批电力骨干。
过去北京流传过“无匾不恕”的口碑,可见冯书在当时之名重,其书尤以颜体著称,如昔日大栅栏“张一元茶庄”和西四“同和居饭庄”等处的匾牌,均为冯得意之笔。风云沧桑,世事变化,他一度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鬻字谋生;除为人写匾牌外,尚写对联、墓志、作“通套信”(每封当十钱二千)、代写扇联(百扇十二金或十六金),并自述苦况道:“老母时年六旬,为恕广石墨伸纸恒至夜分”。
冯恕积毕生心血收藏文物古籍。著名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曾因故流失社会,为抢救国宝,他与叶恭绰等奔走集资五万元,如愿收回此鼎(现藏台湾博物院)。冯逝世后,其子女遵照他的遗嘱,将一万余件文物、图书,无偿捐献给国家。1950年3月21日,由当时的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副部长周扬主持,颁发了褒扬奖状。
由冯恕这本精心诗录墨迹可见,他对刘墉的书法倍加推崇,临摹之功,几可乱真。另外从他钤用的两方闲章,又可窥其当时的经历与心绪。“冯恕游历欧美以后作”,刻记了他一度风云政坛的难忘行踪。“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坦怀自己人到中年大志未酬的苦衷。墨迹册虽属摹录他人之作,但却真实显示了冯氏的书法追随痕迹。完好保存至今,也是一份十分难得的遗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