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月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中国人民能够依靠自己的理想、智慧、决心和自信,建设自己的国家」。「没有日本的援助,中国也行」。
这是中国外交部长首次明确回应日本国内一些人士关于应当取消对华援助的建议。据统计,从1979年开始,日本共向中国提供资金援助303万亿日圆。但是,从2001年开始,日本的对华援助逐年下降,到2003年仅为900多亿日圆。
停止对华经援引起疑虑
在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日本对华援助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战争赔款的性质。因此,取消对华援助,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说明中国确实不再需要日本的经济援助,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日本对过去的侵略罪行有了新的认识。正是这种双重含义,要求日本在取消对华援助问题上谨慎从事。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种种迹象表明,某些势力正在努力颠覆日本战后树立的国家观念,重新回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政治风向的变化不能不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疑虑,在这个背景下,日本宣布取消对华援助,更让人疑虑重重。可以说,日本对华援助的政治象征意义和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观远远大于对华援助的经济含义。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的决策,有可能会给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日本人的含蓄和自强不息值得世人称道。但是,唯独在侵华战争的历史方面,日本政府遮遮掩掩。人们注意到,日本政府高官多次强调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已经对自己的侵略行为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可是,现实情况正好相反,日本历届政府中的许多高官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执意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有理由相信,日本政府所作出的种种承诺缺乏诚意。如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记了中日两国的历史基础,那么,中日两国的关系必然会步入歧途。这是一种缺乏起码价值观的可耻的思维方式。中日两国要世代友好,必须坦诚相见,不能奉行鸵鸟政策。
从根本上回顾两国交往史
如果因为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而片面取消对华援助,那么,很有可能给中国人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日本人不再愿意承担历史的责任。这是中日两国友好人士所不愿意看到的。
中日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是源于历史的误会,而是由于在发展中步入了歧途。日本新一代政治家特别是战后出生的政府高官,对日本的历史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在所谓务实的外交策略下,对日本周边国家采取了更加充满敌意的政策。这种为了追求大国梦想而不惜改变日本国家观念的做法,必然会导致中日关系的紧张,也必然会把日本推到国际舞台的风口浪尖上。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和日本高官的特殊心态是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日两国互为依存。如果仍然奉行军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那么,不论是否取消对华援助,都无法改变普通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
走出中日关系的迷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从根本上回顾和展望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编制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宣言书。中日两国正常关系,是建立在中国人民同情和理解日本人民,并要求日本政府认真反省过去的历史,奉行睦邻政策的基础之上的。
其次,在充分尊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解决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十分复杂。在解决诸如钓鱼岛和东海划界问题时,应当采取理性的态度,而不应该通过新闻媒体,煽动中日两国民众的敌对情绪。第三,在经济利益问题上,应当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在互利互让的基础上妥善解决一切领域发生的矛盾。中国政府曾经提出,在有争议的东海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积极响应。这说明,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好真诚解决两国经济问题的准备。
第四,面对亚洲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中日两国应当起到带头的作用,像欧洲的法德两国一样,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动机。目前,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远远大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在亚洲经济自由化方面,两国之间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要想整合亚洲市场,中日两国必须首先整合两国的市场。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日本政府过多地看到了两国之间贸易的竞争性,而没有看到两国直接贸易的互补性。在亚洲市场上乃至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背后拆台的做法。这是有损两国共同经济利益的举动。
两国经济互补性大
第五,两国文化交流的形式需要创新。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两国不断派遣青年友好代表团互访。现在看来,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访问难以真正了解对方国家的实际情况。今后,中日两国应当借监中国唐代的留学生制度,应当积极探索通过相互移民的方式,进行民族的适当融合。
第六,应当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基础上,重新审视两国的外交基调。中日两国的外交历来以复杂多变为特点。这种应急外交和两国之间的紧密关系不相符合。今后,中日外交应当登高望远,应当积极作出系统性的安排和长远规划,为两国长期友好交往提供畅通的渠道。
中日两国,合则两利。在世界区域组织蓬勃发展的今天,东亚各国尚未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多边组织,这与中日两国政治关系不正常有关。只要中日两国能够在上述领域里达成共识,并且言行一致,那么,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中日两国一定能够携起手来,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发挥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