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喜庆锣鼓,《广东电影》1959年10月1日应运而生,它1

“欣逢光辉的国庆十周年,
社会主义建设正是气象万千,
为了纪念这万众欢腾的佳节,
你诞生在祖国美丽的南天。
你将像珠江浩浩的流水,
把人民的电影艺术传遍了海角天边,
你将是艺人和观众的知心朋友,
在你的园地里大家心心相连。
为了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发展,
愿你的园地里永远百花争妍,
为了提高和丰富人民的精神食粮,
也愿你灿烂如南国英雄的红棉。”9155532359.gif" align=left border=0 还刊有广东省文化局局长杜埃、副局长潘燕修关于祝贺“国庆十周年电影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开幕的文章、广东省文化局电影处副处长陈乃华《广东电影十年》对于广东建国十年来电影工作的回顾与展望文章。
在庆祝建国十周年展览月新片评价栏目中推出和介绍了赵丹主演的《林则徐》、崔嵬主演的《老兵新传》、及《风暴》、《星星之火》、《回民支队》、《青春之歌》、《江山多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戏曲片《宝莲灯》、纪录片《泥人张》、《中国猿人》、《英雄战胜北大荒》等。彩页插图重点介绍了广东省第一家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渔岛之子》等新片。
该刊“编者的话”指出:“本刊创刊,喜逢普天同庆建国十周年,这个巧合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广东电影》创刊号封面封底均印有“创刊号”三字,这在杂志创刊号上亦很少见到,较为珍贵。该刊编辑部当年设在广州市沙面复兴路8号,每期定价0.18元,而每一期的彩面就达16页之多,即使在同类影刊中亦较罕见。
《广东电影》还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1、立足广东。如1960年第5期(总8期)封面即为当年2月26日在广东“马口火灾”中英勇牺牲的公安干警马德林烈士遗像(图二),而根据马德林、苏满基等12名烈士事迹摄制的纪录片《-主义风格万岁》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首先与

最后颇值得一提的是,该刊的印刷数量直至总第五期才明确印行14700册,至总八期才达到20000册,笔者推测,它的创刊号不会超过10000册。而在45年之后的今天能够完整无缺保存至今的创刊号已变得异常珍贵。笔者所收藏的这份从创刊号至总第8期合订本上所盖有两枚公章,一为“山东大学图书馆·期刊”收藏章,一为蓝色的方形章“上海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地址×××路(已看不清)796号电话:374426”。似乎更为这份电影杂志平添了些许岁月风尘和不凡经历。
(2006年1月1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