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1823~1901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多少年来,他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出卖中国权益的卖国贼而名满天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又发现他是洋务运动的首倡者,对中国的近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一样,给予充分的肯定。《清史稿》记:“李鸿章持国事,力排众议。在几疆三十年,晏然无事。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

无论如何,签订《马关条约》是他一生奇耻大辱。《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两亿两白银是一种什么概念?据专家分析,它相当当年日本财政收入的七倍。日本政府将此款用于国民教育开支,使国民素质得到迅速提升,从此与中国拉开了距离。李鸿章难逃卖国罪名;在朝野士人的追逼下,他从权力巅峰上跌落下来,被解除了位居长达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以后以闲散的阁员身份,出访俄、德、荷、法、比、英、美、加诸国,成为为清朝第一个遍游世界的僚臣。在游历列国中,他即兴搜集了一些小礼品送给僚属,其中一对盛盐瓶送给王英楷,现仅剩一只。见图。瓶高13.7厘米,径7厘米,玻璃质,有盖,呈圆帽形,上径6.5厘米,下径4.5厘米,瓶沿厚1厘米,瓶径为八角柱形,玲珑剔透,光芒四射,异常好看。该瓶为英国制,是一件玻璃艺术品。这不是普通的玻璃制品,而是一件水晶玻璃制品。我们通常说的玻璃,是指钠钙玻璃,即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有时还加入少量的澄清剂,如硝酸钠、氧化砷,或加入一些着色剂,如氧化钴、氧化镍,将原料混合、熔融、澄清、均化后,加工成型,经过退火处理,即可得之。水晶玻璃在原料配方上要投入水晶石,这是一种天然的石英晶体。该晶体无色透明,呈六方柱体,有晶蔟、粒状、块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呈玻璃光泽;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纯洁的石英能让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可见光线和红外线通过,具有旋光性、压电和电致伸缩等性质,可作光学仪器和压电材料,也是作各种玻璃艺术品的优质材料。李鸿章这件玻璃制品,色泽透明光亮,温润可爱,触摸时手感平滑,略显沉重。
由此可见,英国的玻璃制造业在19世纪末,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李鸿章“事持大体,不为小廉曲谨”,尝与小东小西馈赠下属,“以利禄趋众”,笼络羽翼的物证。
(2006年1月1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