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万寿塔位于承德皇家寺庙群——须弥福寿之庙的后山坡,建筑面积为291.73平方米,建于方形白台之上,下部是白台雕砌,塔身为八角形,高七层,底层有广阔的大廊,顶覆黄琉璃瓦。塔身上雕刻有精美的佛像。
因为佛

塔起源于佛教,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琉璃万寿塔就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塔,上有天盖,左右塑卷草纹样,中间镶嵌八宝、衬以山岳、波涛、云气等,整个呈龛形。璧外为塔廊,檐柱每面四柱三开间。正中明间较宽,柱枋以上施五踩单昂鎏金斗拱。石璧与檐柱之间以穿插枋相连,悬挂重莲柱。莲柱之间置华板,支撑单檐黄琉璃坡顶。廊檐顶上为石制八角形平座,周围设石栏杆,下挂滴珠板。正中八角须弥座上,置八角七层黄绿琉璃饰面楼阁式塔。每层塔身上都有壶门八个,每个壶门里雕刻一无量寿佛,寓意祝乾隆皇帝万寿无疆,故此塔也称“万寿塔”。在每层塔檐的八个角上都挂有塔铃,塔铃主要用于惊走飞鸟,起到保护塔的作用。
琉璃万寿塔所在的须弥福寿之庙是乾隆皇帝七十寿辰,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长途跋涉二万余里来到承德祝寿,为了迎接六世班禅,仿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承德修建供六世班禅居住的。琉璃万寿塔作为须弥福寿之庙的一个重要部分起到了信仰与崇拜的作用。佛教认为“塔即是佛、佛即是塔”,建塔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表达的信仰与崇拜。琉璃万寿塔的建立增加了寺庙建筑的佛教意义,增加了人们的信仰崇拜。清朝皇帝借助宗教,“因俗利导”,“因俗习为治“,达到使蒙、藏人民倾心向化、心向中央政权的目的。
万寿琉璃塔屹立在承德近三百年,虽然在残酷的气候下,塔体和佛像有部分脱落和风化,但是它的整体依然保存完好。它带着不可泯灭的历史意义,向人们展示着它自身的价值,和建造它工匠师的智慧。
(2007年1月24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