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民族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小组,经过最近一个月对内蒙古哈克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共挖掘出数千件细石器、骨器和陶片。 哈克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团结村境内的海拉尔河左岸二级台地上。考
古小组在位于一村民菜园里的200多平方米的探方内,先后挖掘出原始社会时期以及辽、汉、隋、唐时期的遗物,其中,除大量的陶片和细石器外,还有数千件用马骨、牛骨、羊骨、猪骨和鹿骨制作的骨器。如,骨刀、骨锥、骨铲、骨料和捕鱼用的骨鱼叉等,有的骨器不仅制作工艺精美,还刻有各种花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景芝告诉记者,在挖掘过程中,还发现两处与祭祀有关的大型动物骨灰坑和当时人类制作骨器的作坊,这为研究和探讨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呼伦贝尔市民族博物馆馆长赵越介绍说,“哈克”为蒙古语,意为“低洼草原上的塔头墩”。哈克遗址是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发现这里有很多细石器。1999年夏天,这里的农民种地时再次发现细石器。2003年,国家考古研究所派专家组开始对这里进行发掘。以哈克镇境内发现的一批古遗址、古墓葬为典型代表的哈克文化,距今约4000至5500年,具有这一文化特征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广为分布。赵越认为,哈克遗址不仅仅蕴涵着新石器时期的哈克文化,此次发掘中,接连不断亮相的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人的数千件遗存完全可以说明呼伦贝尔是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哈克遗址保存完好,实在难得,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如在这里建一个遗址博物馆,把地层一层一层地翻开,那么,呼伦贝尔厚重的历史文化就会从这里被世人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