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轰-5 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是我国从苏联引进的 伊尔-28 (IL-28)喷气轰炸机的仿制品。该机采用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平直翼型,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轰炸机。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
1948年7月8日,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试飞员V.K.克契纳奇驾驶伊尔-28轰炸机原型机首飞。1950年“五一”节首次公开出现,同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共生产几千架。伊尔-28轰炸型是伊尔-28的基本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小型核武器。此外还有伊尔-28Y教练型,将机头领航员舱改为第二座舱,拆除了机炮。当时哈尔滨飞机厂在维修护理苏式轰炸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相当的技术经验。中国空军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杜-2和IL-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环岛防御工事和守军舰只。此事令军方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归划国产第一代轰炸机。解放军曾打算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但在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只好通过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为轰-5(H-5)。
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厂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采用了两台 涡喷-5甲 型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是歼-5使用的涡喷-5的改型,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苏联空军的伊尔-28最初使用BK-1A离心式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2700千克。苏空军还在伊尔-28机身两侧加装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飞推力,我军的轰-5未见安装相关设备。
轰-5发动机进气口特写。进气口前方有三个管道开口,据网友指出是冷却空气入口,给位于整流锥后面(即发动机前端)的附件机匣、滑油箱、高压油泵等机件提供冷却空气。对其作用有进一步了解的朋友,请赐教站长,谢谢! 鸣谢网友 Frank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