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Su-27)飞机眼镜蛇机动及其战术意义(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5s。动作结束后,表速约为 120~130km/h,飞行高度较初始状态略有上升,但变化量不大。

眼镜蛇机动过程

1.4 动作特点及影响因素

进行“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时的动作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 动作时间短,俯仰角变化范围大,飞机在机动中的滞留时间为 5~6s。

(2) 该机动可以得到以下最大迎角和俯仰角 αmax=75°~95°,θmax=

90°~120°。最大迎角不取决于进入时的速度、高度及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最大俯仰角速度对最大迎角值的影响也很小。试验表明,初始的俯仰角对最大仰角值的影响较大。

(3) 随着进入该机动的表速的增加,达到最大俯仰角的时间减小(约 2.1~2.7s),法向过载增大,飞机减速更加急剧。在迎角增大到 45°~50°

时,法向过载达到最大,减速率也明显增大,飞机主要的减速发生在从该点到最大迎角阶段。

(4) 进入机动的初始高度对机动过程中的飞机动态影响较大,随着高度的降低,速度损失明显增加。

(5)

发动机工作状态为“最大”时,飞机在机动中的减速率很大,从而导致机动后有很大的速度损失以及从大迎角状态退出时有着很大的延迟。因此进入机动前最好将发动机状态固定在

n1 为 85% 左右的节油工作状态上。

(6) 飞机在拉杆后向上跃起时,伴有较剧烈的抖动和横侧晃动,飞行员身体感觉明显,待抖动和晃动消失时,飞机的俯仰角已接近最大,机动的前半段基本结束。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