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27
飞机眼镜蛇机动及其战术意义
作者:李 中 华空军试飞团 西安资料来源:飞行力学
2000 年 3 月
摘 要:依据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介绍了 Su-27
飞机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的动作过程,完成该机动的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讨论了过失速机动的战术意义。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试验,战术机动动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引言

所谓过失速机动是指在大于失速迎角条件下进行的可控制的战斗机动飞行,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战斗机不仅可以实现大迎角“无忧虑”飞行,不会产生运动偏离、发散和进入尾旋,充分发挥飞机的机动能力,而且可以很容易地改变飞机位置和姿态,实现快速机头指向,大大提高战斗效果。随着先进的空-空导弹的发展和许多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过失速机动将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
1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1.1 机动动作条件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并非任何飞机都能完成,即使 Su-27
飞机也并非在所有的高度、速度点或所有的重心条件下都能完成。从设计观点考虑,一架飞机若能完成“眼镜蛇”机动需要具备三个设计特点:第一,要有很强的上仰操纵能力;第二,应克服迎角为
30°~60°
区间的不对称滚转和偏航力矩(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设计特性,对于细长体战斗机构形,在大迎角时静态和动态稳定性之间存在很强的匹配关系。为了有效的避免大迎角时操纵特性和强横航向的损失,必须仔细权衡静力学与动力学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有很强的下俯操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