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MPEG

14秒

1.77MB

真抱歉,忘记了

自1962年以来,美军在越南使用了几种多连发的40mm榴弹发射器,这些榴弹发射器均发射最初为M79研制的40×46mm M406低速榴弹。其中休斯公司研制研制的Mark 18榴弹发射器被美国海军的内河炮艇和陆战队步兵装备较多,这是一种弹链供弹的手摇连发武器,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覆盖性的近程火力。然而,这些武器的有效射程都过低,所以美国海军决定研制一种新的自动榴弹发射器,采用内能源提供的自动循环,并发射初速较高的40×53mm M384榴弹——这是最初为美国陆军的M75自动榴弹发射器研制的。

新型自动榴弹发射器从1966年7月开始由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海军军械研究所研制,在1967年10月试射了三个工作原型,然后便开始进行正式的野战试验。由于是海军的武器,因此按照海军的方式定型为Mark19(或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也称为榴弹机枪)。

第一个生产型Mark 19 Model 0(Mk19 Mod0)在1968年初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用于美国海军的内河炮艇及UH-1休伊直升机。大约在1971年,对其基本设计稍作改进后重新定型为Mk19 Mod1。并把原装备的600多具Mk19 Mod0改造成为Mk19 Mod1。

大约在1974年,美国海军打算再次作出改进,精简设计使其更容易大量生产,新的型号被定型为Mk19 Mod2,但这一改进计划还没有完成,海军军械研究所便在1976年再次推行改进计划,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可靠性与安全性,降低成本,简化维护工作。海军军械研究所最终在1981年定型了Mk19 Mod3,与前两种型号相比,新型号的零部件数减少了53%,且不必借助专用工具就可进行拆卸。

继美国海军后,海军陆战队在1982年决定采用,陆军在1983年采用。此前的Mk.19都是由海军军械研究所生产的,但由于产能太低,而对Mk.19的需求已经从海军扩展到包括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在内的其他军种,所以在1983年10月美国政府把Mk19 Mod3的生产合同判给萨科防务公司(现在为通用动力装备与技术产品GDATP的一个分部)。

Mk.19不仅被美军各部队所广泛使用,也出口到其他国家。至2000年,至少2万5千具Mk19 Mod3榴弹发射器在全球服役,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军队的装备。早在1974年,海军军械研究所就为以色列生产了605具Mk19 Mod1,现在以色列国防军所装备的Mk19 Mod3被命名为“Maklar”(或Mikla Rimonim,即“榴弹机枪”之意),被广泛装备步兵和机械化部队。其他装备Mk.19的国家有阿根廷、澳大利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智利、哥伦比亚、格鲁吉亚、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墨西哥、新西兰、巴基斯坦、波兰、西班牙、土耳其、英国等。另外瑞典特许生产和装备的Mk.19被命名为Grksp 40mm榴弹发射器,而台湾联勤生产的被称为83式。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2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