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平台火控系统是坦克和自行火炮等战车中控制火炮瞄准和射击的系统。它的功能是快速搜索、发现和瞄准目标,快速采集各种影响射击精度的数据,解算出射击诸元并控制火炮达到正确的位置(方向、高低),然后在炮长的监控下实施射击。现代陆战平台火控系统是一个多工况、多任务的复杂系统,一般由观察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测距仪、火炮稳定器、各种传感器,以及车长和炮长操纵机构等部件组成。
图1:

基本概念
目标自动跟踪(Automatic Target Tracking,ATT)火控系统是先进的陆战平台火控系统,也是各国军队竞相发展的电子信息系统。有趣的是,虽然美、德、英等西方军事大国早已开始ATT火控系统的研究,但最早对外宣布已在坦克上装备了这种系统的却是日本和以色列,先行的美国等国至今未在他们的坦
他们不满足于只实现单一的“自动跟踪目标”功能,而要通过全数字化(即信息化)设计,充分融合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扩充新的战术技术性能。
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上,网络通信和网络指挥技术高度发展,为陆战平台在多种作战模式中(如对远距离目标的跟踪射击、间接瞄准射击、同时对多个目标自动跟踪、战场威胁目标的定位测量与报警等)完成不同的作战任务,提供了情报与通信的支撑。为了真正实现陆战平台作战能力的扩充,一定要加强火控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增加新的作战功能,满足迫切的军事需求。对ATT火控系统进行全数字化设计,正是这一信息化改造中的首要任务。
在陆战平台火控系统的发展中,之所以要把ATT系统与电子信息系统的深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由于ATT系统可以获得目标的大量原始信息;而且ATT系统中包含有高速计算机,很容易扩展出大信息量的处理能力。
发展动向
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首先重点发展了M1A2坦克的指挥控制系统;随后在其“未来主战坦克”(M1A3)计划中,对ATT火控系统提出了多项研究目标:①快速发现目标并确定其运动状态的能力;②提高对机动规避目标的自动跟踪能力;③实现目标自动识别技术;④能同时跟踪3个目标;⑤能跟踪与打击低空飞行器等快速目标;⑥提高对超远距离(2500~3500米)目标的跟踪与射击精度等。这些高性能,只有在对系统进行全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运动规律的建模以及综合处理目标信息才能够达到。
最近,美军虽然在“网络中心战”作战理论的牵引下,放弃了“未来主战坦克”的发展,转而提出“未来战斗系统”计划;但是发展自动跟踪火控系统的决心有增无减,而且将其视为提高“未来战斗系统”陆战平台杀伤力的主要支撑系统。美军提出在武器系统数字化的基础上,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应具有“目标识别、目标确认、按目标威胁排序、全天候对运动目标进行攻击”的能力。
上述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全数字化ATT火控系统是陆战平台电子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系统,开展这类系统的研制是包括我国在内及各军事大国的热门研究方向。相信这一系统不久即将面世。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就已开始了自动跟踪火控系统的研究,但西方各军事大国至今未能在坦克上正式装备全数字化目标自动跟踪系统,也突出地反映出研制这一系统所具有的理论难度和技术难度。
图二: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的计算机――车载目标自动跟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