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式自动步枪(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级主管部门和高层领导对在研的这支自动步枪也给予很大的关怀和指导,几次深入现场审查方案,具体指导。并提出尽早的实现天安门阅兵式检阅的要求。当时尚没有一定的研制程序,研制前的战术技术论证,战术技术指标下达以及研制任务的安排都不很正规。有几条原则十分明确,那就是:

国家急需这支自动步枪,要尽快拿出来:研制的自动步枪必须是突出半自动步枪的全部特点,实现单、连发射击,而着眼连发精度的提高;研制方法要“三结合”,走群众路线。所谓“三结合”,就是指高等院校、部队、工厂的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研制队伍。于是就在1959年组成了三结合研制队伍并开进了工厂。

我国的兵器工业,在解放前,绝对是仿造,解放后五十年代,仍然是仿制,真正自己独立研究、设计63式自动步枪才算开始。研制人员大多是刚出校门的年轻人——热情高,干劲大,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边干边学。研制人员在认真分析56式武器的特点、结构的基础上,制定自动步枪的技术措施、结构方案。一边组建研究组织(研究所),一边筹划研制、试制、试验、测试手段(试验室,靶场等)。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再加上当时我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了。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研制队伍仍然在63年完成了设计定型。国家命名为63式7.62mm自动步枪。

结构特点全枪长

刺刀打开

1342 mm

刺刀折下

1032 mm

全枪宽

68 mm

全枪重(含一个空弹匣、通条)

3.87 kg

枪管长

520 mm

膛线

4条右旋矩形膛线,导程240mm

弹匣容量

20 rds(每枪配4个)

枪口初速

735 m/s

有效射程

400 m

理论射速

750 RPM

寿命

10,000 rds(原订寿命15,000发)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