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林:与丈夫宋任穷相伴相随七十年(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四清”即社教运动中,任穷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宣传雷锋和铁人王进喜等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对待运动中“问题”干部的审查,他一再强调要慎重,“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也是他几十年在干部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他蹲过点的海城、金县三十里堡等地的干部农民都说,宋书记来咱这儿搞社教,白天晚上地干,带领咱们修梯田打井、治理水土流失、山顶上种树,半截腰栽果树。等“四请”运动过去了,咱这儿的苹果树一年结的苹果成千成万斤,这生活就有奔头了。在东北局工作的7年中,任穷很少在家,长年累月在基层。他走遍了东北三省的农村厂矿,了解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生产情况,提倡就地解决问题,绝不允许干部推诿拖延。

从1949年到文革前的十几年里,任穷的工作调动频繁,工作性质不断转换,充满了挑战,在他这一级干部中也是不多见的。为了不断地开拓新的工作局面,他常常从头学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订政策,为此付出了全部精力和时间,就连周末和节假日也基本都在基层度过。任穷如此的努力和忘情于工作,我完全理解。无数同志为了今天,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我们九死一生坚持到革命的胜利,不正是为了建设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吗?

“文革”浩劫,共渡磨难

“文化大革命”中任穷被批判为“东北头号走资派”。1968年4月,我被押回沈阳,作为“走资派的臭婆娘”被关押揪斗、批判劳改。无论怎么批斗我,我一心想的是怎么能争取到他身边、共渡难关。1969年底,我终于去了盘锦关押任穷的部队农场。那里远离公路,一片荒凉,不见人烟。尽管“专案组”的人不离左右,我心里很愤怒,但我们总算“团圆”了。平时我拉风箱做饭,他去喂猪,农忙时收庄稼,晚上写交待材料,还常被拉到各地去接受批斗。我们吃水用水都要到很远的水塘,一瓢瓢地舀满桶,再自己挑回来。水塘坡陡,雨雪天泥泞易滑。一次我急着出门没来得及挑水,回来后发现任穷已把水缸挑满了。任穷已是60多岁,身体又不好,我知道他是心疼我,这更让我后怕与难过:“不让你挑水,你怎么挑了一满缸?要是一不小心踩滑了摔下去,人家会说你是投水自杀,你冤不冤啊!”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任穷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身体难以支撑。在京的3个孩子联名写信给周总理,要求批准父亲来京检查与治疗。1973年3月,周总理和才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批准任穷来京治病。任穷一到北京医院,邓小平、滕代远等许多老同志就来看望,谭震林还故意在医院走廊上大声喊:“老宋,你住在哪里?我看你来了!”经过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同志们的真情关怀使我们倍感温暖。黄镇夫妇来医院看望任穷时说,他们刚参加了一次外交工作会议,周总理在会上大声问黄镇:“你去看过宋任穷同志没有?”黄答:“还没有,正准备去。”总理说:“好,应该去看看宋任穷同志,你们以前都在一起工作的么。”总理以这种方式再次表达了对任穷的关怀,希望他能够早日“解放”出来工作。但这年9月,江青一伙人“勒令”我们一天也不许耽搁,从北京医院直接上火车返回辽宁。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