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把全部身心倾注于审查委员会中。名不见经传的宋美龄从基督教女青年会这个不被社会注目的民间团体,一跃到上海电影界人士备受关注的审查委员会任职,在所有人眼里是一个奇迹。有些人甚至认为宋美龄进入电影系统,与当时正在上海的孙中山有关。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孙中山从来没有插手妻妹的工作问题。
第三份职业: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秘书
就在宋美龄供职电影审查委员会半年后,上海市参议会内的一批同盟会友人,开始注意和了解她的情况,极力主张聘请她来上海市参议会任职。在他们看来,聘用宋美龄至少有两个益处:一是她的到来可以密切与已经前往广州的孙中山的联系;二是当时上海像宋美龄这样优秀的英语翻译人才确实罕见。
消息传到宋美龄耳朵里,她极为反感。一是因为她对在上海电影审查委员会供职已经很满足,不想在短时期内频繁地变更职业;二是她已经听说了坊间对自己工作后的种种猜测。她那时既想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对参议会派来商量此事的人明确表示了无意进入参议会的意思。可是,宋家人却不赞成宋美龄的主意,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她的大姐宋霭龄。她是力主宋美龄进入政界的主要力量。宋霭龄认为三妹进入上海参议会可能会改变将来的命运。
宋美龄对此盛情难却。她认为如果听信大姐的劝告进入上海参议会,她就必须在基督教女青年会和电影审查委员会中至少辞去一职,不然她就无法安排自己的时间。
尽管宋美龄有适可而止的意思,但是宋霭龄仍然有意提携妹妹更上一层楼,于是便将事情的缘由说出来。原来是参议会一位朋友在一次外事活动中,亲眼看到宋美龄为一位军事官员做译员。宋美龄的英语翻译水平让外国客人赞叹不已。那位友人认为像宋美龄这样优秀的人才在电影审查委员会供职是屈才使用,所以极力主张调宋美龄进参议会,因为当时上海参议会正缺少一位英语译员。
上海参议会中有许多美国人担任要职,当时要下设一个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责是救助中国社会底层贫困儿童。至于参议会为什么一定要请宋美龄兼职,就是因为这个工委会经常要会见外国人,英语译员显得格外重要。
宋美龄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忽然动了心。她对儿童和劳工的工作十分关心,她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就喜欢研究世界儿童和妇女的现状。而宋美龄当年在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以妇女儿童社会地位得到改善为主题的。最后宋美龄同意辞去电影审查委员会专职译员的工作,进了上海参议会。
1919年秋天,宋美龄正式出任上海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的执行秘书,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了。
1920年夏天,宋美龄辞去了包括上海参议会儿童劳工秘书在内的所有职业,一个人只身悄然前行广州。在那里,宋美龄见到了后来改变她一生命运的蒋介石。
(摘选自《文史博览》,作者窦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