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军长当师长的徐彦刚
“徐彦刚和黄公略同志一起工作过,黄公略很赏识他,说他‘做参谋工作当指挥员都行,文武全才’。后来二师缺师长,军委就又命令他到二师任师长。徐彦刚同志这个当过军长的人毫不计较,欣然赴任,真正做到能上能下,党性过人。他在二师当师长也很出色。第五次反‘围剿’刚开始,他被调到了湘鄂赣任司令员。以后我们长征走了,徐彦刚同志就在湘鄂赣牺牲了。”这是《聂荣臻回忆录》中的一段话。对“能上能下”的徐彦刚作了高度的评价。
徐彦刚,1907年生,四川省开江县人。1926年春考入重庆中法大学,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队上了井冈山。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兼第十六师师长,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9月,徐彦刚在永修县云居山养伤时,不幸被想向国民党邀功请赏的歹徒黄盛彬三兄弟杀害。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伍修权
“1933年10月,担任红军师政委和分区司令员等职务的伍修权,奉命去给李德当翻译;长征途中,部队减员缩编,他主动要求由军团副参谋长改任团参谋长;建国初,他从战略区领导的岗位上,调任外交部司长。每次工作变动、职务升降,他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新的岗位上有所贡献、有所建树。”这是张万年、迟浩田所写的《历史风云中的一代英杰——深切悼念伍修权同志》中的一段话,对伍修权的“能上能下”作了高度赞扬。新中国成立后,伍修权曾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等职。1975年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请求当助手的李立三
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四个主管业务的办公室,准备任命李立三为主持农业的第四办公室主任。当邓小平找李立三谈话,征求他的意见时,李立三说,自己对农业一窍不通,是否分配他去管理工业的第三办公室工作。邓小平说,三办主任已经安排了李雪峰。李立三说,我比较熟悉工业,我去给李雪峰同志当助手。邓小平说,李雪峰同志还不是中央委员,你去当副主任好吗?李立三说,职位高低不必考虑,请中央放心,我保证服从李雪峰的领导,配合他搞好工作。中央三办后来改为中共中央工业部,李立三仍担任副部长,一直工作到1960年。他尊重李雪峰的领导,也不计较工作的轻重,只要交给的工作就努力去干。1956年,中央工业部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党委领导、厂长负责的领导体制,得到中央批准。李立三为制定推行这一体制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