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奠基人王助:凋落的机翼(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

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在成都建立中国航空研究所,王助任副所长。此时,他已是当时中国航空制造业等级最高的官员之一,却始终亲自参与飞机设计,他的办公室并没有办公桌,只有一张长长的绘图桌,每天都铺满图纸。他差点又创造了一个奇迹。1946年,王助研制出一架巨型滑翔机,可以装载30名伞兵或同等重量的货物,而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同类飞机,只能装载10余名士兵。

只是此时,抗战已经结束,这张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滑翔机图纸,就此被锁进保险柜中,不知所终。

王助最终的命运,也与这张图纸颇为暗合。1955年,撤往台湾的王助,再不能从事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中国飞机制造业。他在一所大学担任教授,讲授航空工程,随后患病,咳血不止,郁郁而终。

还是波音公司记起了他。2005年,工作人员在检索公司史料时,意外地发现一个签名为“twang”的创办者。经过多方求证,他们终于“发现”了王助。

如今,位于西雅图的波音博物馆里,陈列着有关王助的资料、照片,和一块雕刻有王助肖像的铜匾。那张年轻的面孔,面对镜头,流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那个时候,他正站在世界飞机制造业的最前沿。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