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18日,罗家伦就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发表题为“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的就职演说。他对清华的设计是,“我们的发展,应先以文理为中心,再把文理的成就,滋长其他的部门。”在就职演说中,他还说:“我想不出理由,清华的师资设备,不能嘉惠于女生。我更不愿意看见清华的大门,劈面对女生关了!”清华大学在罗家伦手里终于实现了男女同校。
罗家伦认为“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个责任”,为了提高清华的教授水准,他采取了重发聘书的措施。1928年10月29日送出教授聘书18份,为期一年。原来学校有55名教授,这就等于解聘了37人。与此同时,他延揽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如历史学家蒋廷黻,政治学家张奚若、萧公权,哲学史家冯友兰、化学家张子高等等,多达几十人。这些人的到校,大大增强了本校教授阵容。十多年后,罗家伦在贵阳清华同学会的演讲中提到这一点时还特别得意,他说;“我心里最满意的乃是我手上组织成功的教学集团”。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30年代清华黄金时代的名教授大多数是在罗家伦任上聘请来的。
有些名教授,是罗家伦亲自请来的。据说罗家伦亲自到天津南开大学去请蒋廷黻,蒋廷黻不是特别乐于离开南开,但蒋廷黻若是不答应去清华,罗家伦便坐着不走,熬了一夜,蒋廷黻终于答应了。
罗家伦的另一个很大的贡献是废除董事会,使清华改归教育部,并整顿基金。这三件事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清华原来不归教育部而归外交部管辖,国民政府成立后,清华名义上归外交部和大学院共管,董事会由两个主管机关派人数相等的成员来组成,清华基金的保管在北洋政府时代是由外交部总长、次长和美国公使三个人组成的,国民政府成立后改为外交部总长、大学院院长、美国公使三人组成。基金保管的机构还在外交部手里,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一贯以君子待人,并不去争。罗家伦在就任清华校长之前,曾随北伐军北上,他当时的职务是战地政务委员,并代表大学院兼管该会教育处。该会可以代表中央接收机关,调阅档案。1928年夏初,他进入北平后发现了汤姆生会计事务所查清华基金帐目的报告。其中陈龙烟铁矿的股票20万元,会计师估计只值大洋一元。其余的这类废纸还很多,都抵了基金的现款。清华的基金在外交部管理者的挥霍、投机、公债生意之下损失极多,其帐目长期以来是一笔糊涂帐。1929年4月,罗家伦到南京开董事会时,提出自己的行政报告和下学年扩充计划,结果是件件被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