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是装甲兵首任司令员许光达提出的著名观点。这一正确观点源于许光达长期的学习和伟大革命实践。
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8年,许光达在黄埔军校学的就是炮兵科。后来在苏联又先后学习过汽车、军械、炮兵和坦克,还驾驶过坦克,学习了坦克的攻防战术和技术保障等广泛的军事科技知识,因而对机械技术不陌生,对坦克更是有较深的认识。
许光达对装甲兵部队坦克装甲车辆的装备技术工作极为重视,要求也十分严格。他指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技术工作”,“不能掌握技术就没有战车部队”。他的这些要求都是围绕装甲兵部队的技术性强的坦克装甲车辆这个装备主体而讲的。其要旨之一是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务必明确装甲兵部队坦克装甲车辆这一主装备的装备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许光达身体力行,以他的实际行动为全军装 甲兵作出了表率。
1958年8月他利用一段可贵的暂与军务脱身的时间,来到第二坦克技术学校学习坦克驾驶。他先从学习坦克的构造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维护保养知识开始。他请教员讲深讲细,并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务求问清弄懂。他耐心听教员讲课,仔细记笔记。在学习好坦克技术装备的上述科技知识基础上,开始进行实车驾驶。当时正值夏天,他不顾炎热、年高及患有关节炎等困难,从严要求闭窗驾驶。驾驶完成后他又按普通一兵的身份与助教和驾驶员一起参加保养,经常是一身泥水,一身油垢。他这种处处以普通一兵严格要求自己的过硬作风和精神,使官兵们深受感动。当官兵们劝说他时,他说:“我是装甲兵司令员,不懂点技术,怎么去领导部队呢?”在这种精神影响和鼓舞下,全军装甲兵部队掀起了学习坦克装备技术的热潮。
为了抓好装甲兵的装备科研管理建设,许光达第一是从实际出发,先从抓坦克的型号仿研起步引路。他以敏锐的眼光,紧跟形势,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关注和重视装甲兵装备的型号仿研,并以此起步然后开展我军坦克装甲车辆新型号的研制。
为此他满怀深情地于1957年7月25日致信总参和军委领导并转周恩来总理,建议克服困难,尽快把国产坦克制造出来。1958年底终于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国产坦克,命名为59式中型坦克。1959年生产出的第一批59式中型坦克装备部队。这是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好的坦克,且经国内严格试验证明,性能良好,地区适用性广。在国庆10周年阅兵式上,许光达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33辆崭新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