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将利润不断投入引进设备和开办新厂,短短数年间,荣氏的面粉厂就发展到12家,所产面粉占全国产量的1/4。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让荣氏企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一战使得欧洲各国忙于战争,不仅无力插手东亚事务,而且其本身因粮食减产,纷纷向中国购买面粉,荣氏的面粉厂一接订单就是几万包,乃至几十万包,荣氏面粉行销海外,畅通无阻,盈利丰厚。在面粉业成功的刺激下,荣氏兄弟又开始涉足纺织业。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的面粉、纱布历来向中国倾销,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诸国忙于战争,日本却闲居一旁,全力在东亚扩张,这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正是在与日资企业残酷的竞争中,荣氏家族恰好完成了自己实业王国的构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全国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结果使得日本向中国输入棉纱、面粉的数量锐减。与其他民族企业家一样,荣氏兄弟秉承实业救国理念,在办厂之初创立的品牌就富含爱国气息。比如面粉厂的名牌产品叫做“兵船”,寓意就是“振兴中华、以牙还牙”。棉纱厂的名牌叫做“人钟”,图案是一个人拿着钟绳在敲钟,寓意是让国人警醒。荣氏兄弟捐款支持罢工、罢市活动,不仅奠定了自己面粉大王的地位,而且还并购了日本纱厂,大涨国人志气。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欧洲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中国的面粉出口减少,而日本凭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又开始大力向中国输出面粉,荣氏的面粉厂开始亏损。棉纱也境况不妙,日企凭借雄厚的资本开始在中国大力购买棉花,造成棉花价格上涨,然后又猛压棉纱价格,结果使得多家中国企业破产,荣氏的棉纱厂也十分艰难。“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全国爱国主义情绪高涨,荣宗敬提出“全国人民一致抵制日货,如能坚持到底,则实业有振兴之望,而国家亦可转弱为强”。荣氏家族的纱厂扩充到9家,拥有工人数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棉纱大王”。当时日商竞争失败后,一些人竟然将自己面粉贴上“兵船”的商标进行销售,荣氏面粉的影响可见一斑。
1929年,为了扩张纱厂,荣宗敬从汇丰银行借款200万银元,将一家英国纱厂吞并,更名为申新七厂。1934年底,抵押借款的契约到期。由于纱厂亏损严重,荣宗敬无力还款,他希望汇丰能够将贷款转期,条件是将申新七厂全部财产作为抵押。汇丰却死活不同意,决定要拍卖申新七厂。当时作为第二债权人的两家中国银行,为保护自身利益,向法院申请暂时扣押申新七厂的财产,以避免被汇丰单方面拍卖。但汇丰却不顾中国法律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竟然自己单方面组织拍卖会,当时申新七厂的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结果申新七厂被日本律师村上以250万银元拍得。消息传回厂内,一时舆论哗然。当时申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多是荣宗敬的老乡,对于企业有着很强的认同。他们将厂子里面的机器拆下,甚至组织护厂队,阻止日本人来接收。同时,荣宗敬将汇丰低价拍卖申新七厂给日本人的消息对外公布,诉诸民意。结果舆论纷纷声援,要求市民抵制汇丰。当时的全国国产厂商联合会还因此发出呼吁,要求全国国货企业不要再与外国银行发生金融往来,以抗议汇丰银行无视中国法律和国货厂商利益的行为。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汇丰被迫取消拍卖,并允许荣宗敬将贷款转期。在强大的民众压力下,申新七厂终于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