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阎锡山魂归何处 老兵缘何守墓50年?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立春的菁山,云雾缭绕樱花绽放。张日明老先生踏着缓慢步履,在阎氏故居和贴满墨绿磁砖的圆形塚间来回巡视,沿着两旁一丈高的芒草小道拾级而上,时而眺望河口,伫足沉思,时而拭净墓碑,清理墓园。距阎氏故居数百公尺的圆形塚,墓碑刻着“阎百川先生之墓”。阎百川就是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

相传孔子死後,弟子们在曲阜城的孔子墓旁结庐而居,守墓三年。子贡因深得老师器重,守墓更长达六年。子贡的义行只是无从查证的古代“传说”,但现代版“结庐守墓”五十年的传奇,则鲜活地出现在阳明山的菁山山麓。

张日明“站岗”侍卫红砖楼六十年

张日明不仅在菁山阎氏故居的侍卫红砖楼“站岗”了六十年,在阎氏逝世并安葬附近山麓近五十年来,阎氏故旧曾有多人在此守过墓,而张日明则是同样来自山西老家,硕果仅存的“守墓者”。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张日明参与押解中央银行的国库黄金来台。当年的职称是“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储训干部队.少尉队员”,配有左轮手枪。来台後,祖籍山西朔县的最年轻侍卫张日明,就被分配担任阎锡山的安全警卫。

初出茅庐的少尉队员,因缘际会,在阎氏故居站了十年卫兵。自阎氏逝世迄今,目前与家人住在石牌的张日明,每天搭乘公车上山,打理故居环境,并在阎氏灵前上香奉果,未领取任何津贴,义务为阎锡山守墓长达近五十年。今年八十岁的张日明,无怨无悔,因为阎锡山是山西人的大家长,他们从小就是听阎锡山的传奇长大的:“当年如果不是阎院长派机将我们从绥远包头接到广州、重庆,我的命早就没有了!人家对我们好,我也要对他好啊!”

当年押黄金来台调任阎警卫

一九四九年,阎锡山在广州就任阁揆後,虽然配属一个连的宪兵保护,但据阎氏晚年的秘书原馥庭回忆说:“当时广东的宪兵是靠不住的,潜伏的共产党太多了,部队随时都会叛变,所以从山西老家调来子弟兵担任干部队侍卫阎院长。”

原馥庭与张日明就是当年从包头、广州、重庆、成都,一路追随来台的秘书与侍卫。阎氏辞官後搬到阳明山,初期筑“草芦”而居,後来仿北方窑洞,兴建兼具军事防御与防空功能的“种能洞”与红砖结构的岗哨楼。

最后居所种能洞兼具防御防空

张日明指着岗哨砖楼说:“屋顶、外墙,都留有机枪射击口,窗户内侧还加装钢板,这是为了防止攻击。”政府迁台初期,共军随时可能进犯,据称,阎氏故居早期曾拥有五十余枝各式枪枝,俨然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军事堡垒。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2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