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在风和日丽中开始。平民团告别“东方夏威夷”——芭达雅,返回曼谷,再前往桂河市游览。漫漫旅程又开始了。
团友中有几个前一夜逛夜市,无意间“误”入红灯区,不是“立场坚定”,准被拉去“热情款待”一番。此时,他们津津乐道,排遣漫漫旅程的枯燥。据说,芭达雅的红灯区有些别致,街道两旁是象天文观象台一般的半球形小碉堡,一半是钢精水泥墙,一半是玻璃墙。小碉堡里坐着三五成群的水晶晶,浓装艳抹,花枝招展,衣着薄如蝉绢。大概是由于“经济萧条”,“消费不热”,见有单身男子打门前走过,必定会有一帮水晶晶冲出来抢夺“顾客”。有一位团友,尽管有贤妻相伴身边,也未幸免“遇难”。若不是贤妻顶力挡驾,说不定早已身陷“花窑堡”。
与其说芭达雅是“东方夏威夷”,倒不如说是东方的阿姆斯特丹。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东方风味”,一个是“西方风味”。据说,阿姆斯特丹政府曾取缔过这行营生,旅游业立刻有了大滑坡的反应,只好恢复旧制。泰国人为了经济,敢于引种“西方机制”,可绝对禁止赌博,平民在家中打麻将或纸牌小赌,都会被警察收捕。放黄而咎赌,不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浪子在胡思乱想中悄然入睡。一觉醒来,大巴已在路边的一个驿站停下,大家上的上洗手间,逛的逛商店。还有几个成人在用手捞商店门口水缸里供人观赏的小鱼。商店的看守实在忍无可忍,上前阻止。浪子进了商店,看见店里的花衣服着实可爱,便花了一百八十铢挑选了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泰国国花”——兰花。穿上花衣服,带上墨镜,走出商店门,团友们惊呼:“老大来了!”也有人说:“再配上一颗硕大的翡翠戒指就齐了,跟缅甸金三角来的老大不相上下。”浪子无所谓旁人的嬉戏,反正完成了“三花”中的最后一花。
大巴继续奔驰。“赖导”告诉大家:“泰国美女出北方,以清卖为主。北方的女孩比南方的高一些,白净一些。每次选美,都是北方女孩取胜。”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常言道:“天下美女出苏杭。”浪子这番妄加评论,一定会被中国的北方女孩“追杀”;其实,时代不同了,各地的女孩均有各地女孩的风韵。泰国北部人群主要是历史上云南傣家人南移而形成的,南方土著人更多一些。
大巴终于来到一个城市,看这里的人的确肤白一些,五官俊俏一些,但家园显得简陋一些,穿着也显寒伧。大家纷纷追问“赖导”这是什么地方,“赖导”置若罔闻,闭口不答。浪子只好看招牌,终于认得两个英文词:“KWAI RIVER”。估计是到了曼谷以北几十公里的桂河市。二战期间,日本人曾强迫英、美战俘在此修造大桥,以便通往缅甸。这里发生的悲剧被后人写进了文献,还拍了一部电影。每年到了六月,不少英、美老兵或他们的后裔来此凭吊,把个不大的桂河城挤得满满的。
下了大巴,“赖导”叫大家去看一看桂河大桥,一小时后回大巴,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好看的,吃晚饭的时间来不及了。先前耽搁了时辰,现在克扣回来。来到大桥,已看不见影片中的木桥,取而代之的是水泥桥墩和钢铁桥梁。除了泰国这边桥头竖立着两枚炸弹和一块美第九十五军团的纪念碑,已看不出多少战争留下的痕迹。因为,这里商店林立,河上旅游船穿梭迂回,好不热闹。这里的人们早已忘记先辈们在此经受的苦难,在此撒下的鲜血,在此留下的悲愤。也许,在这里吃苦受难的是洋人,与己无关。至今,英、美老兵们仍得不到日本政府的合理赔偿。
浪子矗立桥头,托腮沉思,极力寻找历史的陈迹,为死难的战俘默默祈祷。当年,若不是英、美军队指挥无能,不堪一击,还连累中国的远征军,又怎么会有这个故事。小日本至今还很张狂,谁人能让他们“乖”一点?
走上大桥,浪子希望还能收寻到一些历史的遗迹。大桥中央是铁路,桥上铺的是简易的木板,两旁没有人行道,只有桥垛,列车来时供人躲避。浪子询问桥上的小摊贩,对岸是否就是缅甸。小摊贩指着中间第五个桥墩说,那里就是国界,东边为泰国,西边为缅甸。难怪,大桥两端截然不同,着装不同,商品不同,人的长相也有所不同。泰国这边的商店以卖宝石和神像为主,那边的摊位以卖玉和少女木刻雕像为主。这岸一楼一底钢精水泥,那岸只见茅屋。战争的陈迹是找不到了,但看到了两岸不同的风情,贫富的差异。一列黄色的“国际列车”来到那岸桥头,小摊贩叫浪子和同事快到旁边的桥垛里躲避。列车在桥头停了一会儿,汽笛长鸣,警告桥上的游客;然后,缓缓驶上大桥。
列车驶过之后,浪子感到纳闷:既然是边界,为何不见双方士兵把守,根本没有边防?地陪说,这里其实是一个缓冲地带,没有确切地划分国界,双方国民在此共同生息。如此松散,难怪会出现“金三角”这样的产物。
回到大巴,大家被转送到码头,乘船家的游览驳船。说是驳船,是因为要靠一艏快艇牵引才能移动。游览驳船四四方方,色彩缤纷,漂浮在河面象一幢幢玩具小木屋。平民团上了一艏游览驳船,船家套好粗麻绳,快艇把驳船拖向下游。游客一边吃喝,一边欣赏两岸风光,还可以唱卡拉OK。船家为游客准备了花蟹、煮鱼、大虾、鸡肉等,虽然味道不怎么的,但份量也足以填饱肚子。可能是钱没有给够,地陪允诺的啤酒始终没有上桌,只有可乐。反正难喝,不喝也罢。吃饱喝足,大家开始又唱又跳。船家备有好些大陆和港台的流行歌曲,没有不能唱的,只有唱不好的。迪斯科舞曲让大家忘掉了连日来的不快和疲惫,纵情于其中,直至大汗淋林,喘不上气,方肯罢休。
大家尚未尽兴,游览驳船已在一个小码头停靠。地陪们叫大家上岸,参观寺庙,看尼姑浮水的“奇迹”。众人穿过一艏艏游船,上了岸便被一辆辆大棚车接到寺庙。半月形的阶梯看台上已经坐满观众,看台含着一个直径大约两米的水井,井水清澈透明,能看见井底散落的硬币。半月形缺口处的井边上建有一个神台,神台上供着神像和香火。等待多时,一位满脸褶子、十分精瘦的老尼姑来到现场。老尼姑并不急于表演,而是拿来一个套着纱布的网,慢悠悠地打捞水面上的蚊虫。一直等到观众席上有了微词,老尼姑才收拾起行头,在观众的掌声中运气,沿井边的梯子下了水。老尼姑站在井里,闭合双眼,又是一阵运气;然后,收起双腿盘好,双手合十抱于胸前,全身漂浮,只露出头在水面上。观众席上一片掌声。浪子拿起相机打算抢一两个镜头;可是,取景框怎么也找不到奇迹,但见一席白衣白裤的老尼姑禁闭双眼,腰间微臌,漂浮在水中。知道的还晓得这是“尼姑浮水”的奇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漂浮女尸”,太缺乏美感。如果是一个漂亮年轻的尼姑,画面也许还抢点镜头。浪子只得收起相机。
回到游船,船家为大家准备了水果拼盘和可乐。大家边吃边喝,又唱又跳。“王八”要了一曲泰国民乐,伸开双臂挥舞起来,左一侧身,右一侧身,跳起了泰国传统舞,并叫大家跟他学跳。为了让大家都看得见,有人搬来一把椅子,让“王八”站在椅子上跳。好事者拔去了“王八”的上衣,还要解他的皮带,同伴说快看“人妖表演”。“王八”跳得非常投入,一会儿用手捂住皮带,一会儿摆动舞姿,逗得满场哄堂大笑。
闹够了,游船也奔完了上水,回到出发地。平民团乘车来到下榻的RS饭店。浪子和团友看见一对穿着泳装的男女乘电梯,才知道饭店里有泳池。放下行李,浪子和团友就奔泳池。浪子学着老尼姑的模样,在水中屏住呼吸,收起双腿盘好,双手合十,可身体不是漂浮,而是下坠。浪一打来,浪子呛了一口水。心想老尼姑的把戏关键在于微臌的腰和水,腰间一定有机关,水里可能也加了点什么。
开怀畅游了一阵,回房去休息。过道里,撞见一个男子下身围着一块饭店的大毛巾,走东家,串西家。浪子和团友大喝一声:“人妖来啦!”吓得那人迅速躲进了一间客房。(不知他走错房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