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巴蜀文化辉煌灿烂,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三国文化深邃悠远……资源富集,形成四川文化的鲜明“个性”。鲜明的文化“个性”,如何在跨越进程中淋漓展现?蕴含的资源潜力,如何在跨越进程中充分张扬?为更深入地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从即日起,本报将推出《文化资源的转化路径》系列报道,展现各地在文化跨越中推动文化资源转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精彩之笔,敬请垂注。
发现一个遗址屡见不鲜,但在一个遗址上形成一个巨大产业链的凤毛麟角。成都追逐着这样的梦想———用活老祖先留下的资源,立足金沙遗址,无限拉长产业链。
专家认为,金沙不仅改写了成都的历史,也在深刻影响这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
一个惊喜与一个梦想
2001年2月8日,古蜀宝窟大门悄然打开。无数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珍贵文物破土而出,沉睡了3000多年的金沙遗址“一醒惊天下”。
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谈起金沙遗址,兴奋得像个孩子:“成都会因金沙文物称雄世界!”
金沙的发现,对正在构想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的成都而言,是一笔巨大财富。依托文化旅游这一载体,成都的文化产业梦想,随太阳神鸟起飞。
“博物馆只是金沙产业的一个点,把资源放大,就可以形成很多个点,产业链的聚合效应就凸现出来了。”成都市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成都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决定成都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的不可分性,决定成都最有条件依托文化旅游,整体推进文化产业。这也是成都文化产业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次尝试与一个突破
在金沙产业链展开之前,一组调查数据令人尴尬: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成都接待入境旅游者长期徘徊于第八、九位;旅行社团队游客在蓉的平均旅游消费为2200元/人,其中文化娱乐消费为89元/人,仅占总花费的4.05%;游客在成都来去匆匆,平均停留时间不过1.4天,
“当时,金沙博物馆还在规划建设中,两三年的建设周期,如何让金沙资源不闲置,让大家不忘记金沙?”成都市文化局有关人士透露,为保持金沙影响力,有关方面开始思考推出相关文化产品。
音乐剧《金沙》,是金沙产业链迈出的第一步。选择一部音乐剧作为突破口,成都人自有道理:音乐剧可以走到哪演到哪,有效聚集人气,扩展魅力。同时,博物馆建成后,音乐剧可以成为“白天看文物,晚上看演出”的有效商品。
业界认为,成都这个“如意算盘”打得精:以金沙遗址为背景的音乐剧《金沙》,从2005年演出至今,已经上演650场,吸引几十万观众,创造了中国音乐剧演出史上的奇迹。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谈到《金沙》时脱口说:“这就是成都的音乐名片,应该恭喜成都!”
对《金沙》,“操盘手”业丹感触颇多: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成都这样,将遗址资源有效挖掘和整合并变成艺术作品。业丹还在继续“金沙谋划”:要形成金沙公司良好的现金流,并成功上市。
产业链的入口打开了。6年中,成都在延伸的金沙产业链中不断品尝甘甜:歌舞剧《太阳神鸟》启动全国巡演、动漫产品逐步开发、4D电影完成拍摄、金沙遗址博物馆开放……
一只“神鸟”与无数奇迹
2007年6月10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落下帷幕。这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举办的大规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400多万人参与,国际影响力无法估量。非遗节的大功臣,正是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
2005年,太阳神鸟金箔图案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对成都而言,这是一项永久性的荣誉。成都此后开展的遗产周、非遗节等系列活动,都围绕这一标志展开。
太阳神鸟跃上“遗产标志”,显现了成都人经营文化的超前理念和过人胆魄。那一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来到成都,在观看《金沙》时,剧中反复出现的太阳神鸟图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演出结束后,他无意中谈到评选国家文物保护标志一事,成都敏锐地感觉到:机遇来了!
随后,由市领导带队的文物专家组专程赴北京,向国家文物局推介太阳神鸟。丰厚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再加上精美的图案,使太阳神鸟成功飞向全国。
站上新的平台,金沙依然是成都的一张王牌。在未来的城市文化体系构建中,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各种传播载体,探索神秘特质,深度开发资源,不断扩展品牌,金沙会诞生无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