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青岛,别样的风情
青岛,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个很一般的城市,规模不算大但也不小,名气也是一样。直到我们从四方汽车站出来真正踏上青岛的土地,直到我们游遍八大关的条条街道,直到我们从栈桥上回望霓虹闪烁的城区,直到我们走过新城林立的繁华高楼,直到我们坐在石老人海边的咖啡屋里闲聊,直到和它告别,我才知道,我真的相信了一见钟情的故事,我真的已经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汽车到达青岛已经是下午时分,我们住的地方在青岛的老城区,一个叫八大峡的地方,也就是有八条街分别以中国著名峡谷的名字命名。在宾馆安顿下来后我们很快坐上了途径八大关的公交车,相同的意思,八大关也就是有八条街分别以中国著名关隘的名字命名,后来又增加了两条,但仍保留了“八大关”的称号,很别致的取名方式。八大关就象鼓浪屿之于厦门,提起青岛,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八大关了。这里是青岛著名的别墅区,邻接海湾,遍布其中的建筑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八大关的街道,宁静而整洁。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时而是浓郁的花香,时而又是树叶和青草淡淡的清香,虽游人不少,但宽阔的街道还是显得清静。最让人难忘的,是每条街道都不同的树木景观,一样的清幽却又风格迥异,与间落其中的建筑物一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依依不舍离开八大关,我们在青岛新城区里游走。五四广场上的风特别大,我们立即想起了在长岛的海边广场上看夜景时差点被风吹成人干的经历。广场上很多人在放风筝,也有卖烤鱿鱼的摊点,欣喜之下上前打听价格,一个小板都要4块钱,简直和威海是两个价嘛。我们找到网上推荐的一家烤肉店晚餐,然后进了几个比较大的商场游览。当夜色降临,我们来到青岛著名的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蹭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栈桥可以说是与青岛同龄的建筑,当年清朝钦差大臣李鸿章要到青岛(当时称胶澳)来巡视,按李鸿章的级别他应当坐大型官船,但当时的青岛只是一个小渔村,根本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就临时修了一个港口,后来几经翻修,并一直使用,这就是栈桥的原形。1949年后,在胶州湾修建了大型深水良港(现在是亚洲最大的货柜码头),栈桥失去了做为港口的使用价值,几经改建后,变成了现在的模样,现在回澜阁是一个小型的展览馆,经常举办一些美术、摄影及其它艺术展览,桥身供游人参观并停靠旅游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岛。从栈桥上回头眺望繁华的城市和闪烁的霓虹,尽管夜晚凉意十足的风呼呼地刮过,但从我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意,也许这就是那种被称为一见钟情的感觉吧。第二天上午,余兴未了的我们临时取消了去崂山观览的计划,又来到八大关,着实好好在那些关隘街道里消磨了半天的时间,沿途还欣赏到了八大关著名的建筑花石楼和公主楼。花石楼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它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楼门台阶下为花岗岩石尊,可用于晚间燃火照明,也可用于栽花,正面为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的建筑造型,十分别致。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侧有铁尖顶。公主楼是一座丹麦式的蓝绿色小楼,由一座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组成,南部有方型平台。20世纪30年代丹麦驻青岛总领事设计建造了这幢小楼,准备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时居住,实际上丹麦公主并没有来过,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传开了。中午在石老人海边的咖啡馆里休整体力。位于崂山区石老人村西侧的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石柱景观。这块海中奇石极像一位老人,因而得名。匆匆作别石老人,我们又去到老城区里寻找青岛有名的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钟楼高39.10米,登楼可观赏岛城的海天秀色。钟楼上的巨型钟表,给原本肃穆的教堂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庄重。礼堂宽敞明亮,可容千人之众。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为楼上楼下两层,装饰十分精美典雅。著名的“圣弥爱尔大教堂”,人们习惯称其为天主教堂,它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天主教属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匆匆赶往汽车站搭乘回济南的客车。一天半的时间确实太短,短得使我来不及好好体会这个美丽的城市。也许,是多元文化的浸染,混合现代化建设的时尚元素,摇曳出青岛浪漫别致的风情,褶褶生辉,让人沉醉。
(八大关街景一)
(八大关街景二)
(栈桥回澜阁夜景)
(花石楼)
(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