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天
2005年11月2日:安多—格尔木,阴间多云,700公里
一清早,迷迷糊湖就爬起来了。收拾东西下楼,看到车顶车窗都覆盖了好厚一层雪,路面积雪更厚。
在路边一家小食店吃包子,喝稀粥。发现边上坐的一位身材魁梧的扎西大叔,食量大得惊人,吃完一盘包子又要了一盘。
吃饱喝足继续上路,前方90公里,是青藏线最高的唐古拉山口。一出县城,就开始缓缓爬坡。四周白茫茫一片,车外气温零下10度,雨刮器的水一路都冻着喷不出来。
小心翼翼辗着冰雪走出30来公里,才突然发现油表只剩一格多一点。都怪昨晚没睡好,一大早就晕乎乎的,出安多县城时,竟然忘了加油。
看地图,过唐古拉山口之前没有地名,之后还有好长一段才有个温泉镇。但又极不情愿返回30公里加油再走,停车想了想,犹豫一阵后决定继续前行。心想过了唐古拉山口后,或许都是下坡路,应该挺省油,就冒险一次。结果越往前走,就越感后悔,因为上唐拉古拉山的坡路比想像的漫长,高原空气稀薄,脚踩在油门上车也不怎么肯走,何况一路冰雪,还不得不挂着四驱。眼看油又下去了半格,而唐古拉山口还远远未到。
在这冰天雪地,没油了可是件大麻烦事。就算别的司机愿意施援,恐怕也爱莫能助。因为一早出安多后,路上车辆非常稀少,而且几乎都是烧柴油的大货车,小车未见一辆。
心里越来越发虚。见一辆大货车迎面而来,忙招手叫停,询问前方加油站所在。那司机挺友善,说要过了唐古拉山,到雁石坪才有加油站,还有130多公里。离这最近的温泉镇没有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
心又沉了一下,但再后悔也没有用了。此时再回头已不可能,只得冒着头皮往前。终于来到了唐古拉山口,牌子上标明海拔5231米。如果不是有这块牌子,路边还有些纪念碑、经幡之类,根本就感觉不到这平缓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古拉山口。以前读别人的游记,总是把这寻常人所能经过的最高海拔的地方,写得挺像那么回事,所以我也一直想像着它的不同寻常。对于走过了滇藏、川藏那些高山深谷的人来说,眼里已经根本瞧不上这样的地方。
但我还是停下车来,去拍了几张照片,甚至还给自己的爱车也来上了一张。毕竟,这也是我此生中,目前为止到过的最接近苍天的地方了。忆起多年前,坐大索道上玉龙雪山,花钱买了景点开出的证明一张,上书:“你成功登上了4108米,这是你人生的一个新的高度。”那时还觉得有点珍贵,现在想想,就算是唐古拉山口,又算得了什么?人生的高度,不是以你爬上了多高来衡量。有的人爬得越高,却越更渺小。
过唐古拉山口后,路面逐渐干燥,云雾随风消散,又见蓝天如洗。和自己希望的不一样,并非一路下坡,路面时上时下,依旧平缓。
沿路过来,看到青藏铁路已全线铺通,但在过唐古拉山口之后的一处地方,才第一次看到了一列带几节货车车厢的火车停在路轨上。明年夏天,就可以坐着火车去拉萨了。我不知道明年会是怎样,但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再来西藏。
过了温泉镇,竟然就几幢小平房,一处小兵站。在汽车油表亮灯之后,终于顺利抵达了雁石坪,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不料加油时又给虚惊了一场,油站的扎西大哥竟然嚷着说停电了,加油机动不了啦,叫我到前面再加。我说天啦,我的车都没油了!好在扎西大哥真是善良,说那我去启动自备的发电机,给你加吧。
肚子早就饿了。但顺着一溜餐馆看过去,却没有一间像样的,厚重的门帘全都脏得发黑。最后发现一家川菜馆似乎还行,探头进去一看,又缩了回来。宁愿吃八宝粥和饼干充当午饭,而不想再给弄得拉肚子。
手里有粮,心就不慌,汽车加满了油,还有啥可怕的呢?尽管身体感觉疲劳,精神有些萎靡,毕竟最担心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打起精神来,继续上路吧!
天空是蓝幽幽的,大地是白茫茫的,而自唐古拉山口下来后,一直伴着公路蜿蜒而行的布曲河,则是蓝白相间的。原来蓝色的是奔流的河水,白色的是浮在上面的冰块。水裹挟着冰,冰融合着水,真是一条名符其实的冰河!
看两份地图,西藏与青海交界都是标注在唐古拉山口,不明白为什么离开山口100公里,过了雁石坪之后,路边房屋还有注明是西藏属地的牌子,并且才看到“欢迎您再来西藏”的大牌坊。
下午3时,抵达沱沱河沿。网状一般的沱沱河,在平缓的高原上,裹挟着冰块,由西而来,蜿蜒东去,好象写在大地上的一首悠远的歌。远处白雪茫茫的囊极山,正矗立在一旁静静倾听着。
想象在那遥远的海洋上空形成的暖湿气流,飘过重重山脉,来到了青藏高原,在这里聚集为云雾,凝结为冰雪,最终融化为水流。想象沱沱河的这些冰水,一路向下,经金沙江、长江奔流入海,不知需要走多长的时间。大海是你的故乡,在我回到家的时候,你是否也回到家了?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我们总是要回家的。望着前方天际闪烁着白雪光芒的风火山脉,听着HayleyWestenra的歌,我在辽阔的高原上狂奔。
车上带了十几张CD,但是自从进入滇西北以后,我就只听Hayley了。因为除了她之外,任何别的歌声都与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格格不入,变得好像噪声一样。几年前我去过Hayley的故乡新西兰,那是一个如童话般纯净美丽的国度。那个南太平洋上的岛屿,有着广袤的大地,蔚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只有在那样的地方生长的女孩,才能唱得出如此的悠远与辽阔,并透出那一缕深入骨髓的思念与忧伤。
这一路,有她陪伴着我,穿越了一道道深壑峡谷,跨越了一条条急流江河,翻越了一座座巍峨高山,一路向我诉说她的爱恋与感伤。我在聆听着她,也在向她诉说。没有人理解我,你理解我吗?假如有来世,我会认识你吗?你会不会和我一起去西藏?一路上我们放声歌唱,不要再忧郁,不要有悲伤……
大名鼎鼎的二道沟,五道梁,地势及道路均平缓,没有什么特别,觉得以前读到的那些文人骚客们写的“闯过二道沟、五道梁”之类的文字,实在有点煽情夸张。
风火山白雪茫茫,景色蔚为壮观。观察近旁的地质,猜想那山脉在夏季雪化之后,当是红褐色的,风火山是否由此而得名?
过积雪的山口后,一直紧追着一辆川A牌的福美来而行,随后以130公里的时速超越了它。过昆仑山口时已是傍晚,好在路面并无冰雪。见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欢迎您”的牌子,想起《可可西里》那部电影放映之后,一度掀起了一股前往可可西里探险的热潮。这部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电影,其实际产生的效果很难说不是一种破坏。
因昨夜难眠,又坚持着跑了一整天,下昆仑山口天黑后,越来越觉得精神困倦、视觉麻木,有时竟觉得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玩电脑游戏,有时幻觉前方不是路而是在放电影。一直不停抽烟、咬口香糖,用湿毛巾擦脸,还停下来歇过一阵,此后一直慢速行驶,生怕任何差池。由藏入青这一天,沿途见到七八辆车翻在路边,可见越是好路,越容易出事,不是路害人,而是人害己。
经过纳赤台,依稀想起《康熙皇帝》中的描述,清朝大军当年正是在此屯兵集结,前往镇压吐蕃叛乱。这茫茫青藏高原,我一天多的时间就飞奔出来了,而在当年,那漫漫征途却是何等的恐怖和艰难。
晚上9时抵达格尔木之前,有一段长长的直路,远远就看见了城市的灯火,却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才来到它的跟前。
早上离开安多,一直到唐古拉山口,都是断断续续的冰雪路面,气温低于零下十度。
![](/images/load.gif)
经过平缓的唐古拉山口
![](/images/load.gif)
下唐古拉山口的路依然平缓
![](/images/load.gif)
下唐古拉山口后,第一次见到火车。
![](/images/load.gif)
路边的一条河,河面上流动着的是冰。
![](/images/load.gif)
离开地图上标注的青藏交界的唐古拉山口百来公里后才看到这块牌子,不明白怎么回事。
![](/images/load.gif)
沱沱河。按地图所标注,远处的应是囊极山。
![](/images/load.gif)
临近白雪茫茫的风火山
![](/images/load.gif)
昆仑山口,由此去可可西里?
![](/images/load.gif)
第13天
2005年11月3日:格尔木—西宁,晴,800公里
格尔木是继西宁和拉萨之后青藏高原的第三大城市,宽阔整洁的街道和新式建筑,使我在十几天前由滇西北进入藏区以来,第一次有了重新回到现代城市的感觉。拉萨街头那种浓浓的藏味,到了格尔木已经荡然无存。
格尔木在我脚下,西藏已在我身后。
感觉是这样,事实上也是如此。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此地历来不属藏区,古时羌人、蒙古人和哈萨克人曾先后在这一带活动,是西域少数民族轮番更替游牧之地。而真正大规模的人类聚居于此,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垦荒大军进入,才成为了一个以汉人移民为主的城市。
格尔木海拔仅2800米,但一早起来在街边餐馆吃早餐时,发现店家煮饺子也要用高压锅,说是普通锅把饺子煮糊了也还没熟。觉得有些纳闷,在4800的安多,我还涮过毛肚啊!
上午10点启程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西宁。
出城后驶上青藏公路(G109)。公路右方,是由西向东蜿蜒伸展的布尔汗布达山脉,一座座白色山尖积雪皑皑,其下的暗灰色山体则寸草不生。山脉的北麓,也就是公路的左方,则是开阔无边的柴达木盆地,沙丘漫漫,枯草丛丛。驾车以140公里的时速在山脉与沙漠的中间向前驰骋,比高速公路还要来劲。这是我所走过的最好的国道,其平坦笔直,让人觉得如果开上一架飞机来,也可以在这条路上随意起降。假如能给汽车装上翅膀,我一定要飞起来!
布尔汗布达山脉是东昆仑山的三条支脉之一,从平坦的柴达木望去,它就像是一条巨蟒横卧在盆地的边缘。自古有“莽莽昆仑”一说,想来皆是行走西域的汉人在河西走廊或柴达木这样的地方所见之印象。
此次出行以来,虽然多数时间天气良好,但却是在柴达木盆地上,才算真正看到了万里碧空的蓝天。那种幽蓝之纯净,甚至是在西藏也没有看到过的。而大地玄黄,宇宙洪荒。蓝与黄色彩对比之强烈,感觉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以前看过资料,柴达木盆地是印度板块嵌入欧亚大陆,导致青藏高原由海底隆升后,同时形成的沉降地带。一开始我有些纳闷,这如此干旱荒蛮的沙漠,为什么蒙古人说它是“河流密集的地方”?后来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不假。盆地边沿,有水流从积雪的山脉蜿蜒而下,可能是由于季节的原因,这些河流大多干涸了,但仍依稀可见盆地中形成一些或大或小的湖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沙尘漫漫的土地上,竟然生长着相当茂密的草丛,一团一团地站立在沙漠上,向人展示生命的顽强。
又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因昨夜进入格尔木和今早离开时,城边都见到诸多加油站,看到油表还有两格,也就没有加油,想着路上再加。谁知道离开格尔木后,才发现一直行走在荒凉的沙漠公路上,沿途几乎不见行人和房屋,更不要说加油站了。看地图上标注的地名,沿途有大格勒、诺木洪等城镇。结果过了大格勒,没有加油站,过了诺木洪,还是没有,而油表已经快到底了,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为了省油,决定以经济时速前行。进入柴达木盆地东侧后,公路开始深入到沙漠边缘的丘陵山区地带。那些黄褐色的或大或小的山体,经过千百亿年的风沙侵蚀,已逐渐风化。弯曲的道路穿行其中,感觉十分美妙。
下午1时,过了3015米的脱土山口。邻近香日德前,才第一次见到公路边出现行道树,并见到成片的树林和掩映其中的村庄,而布尔汗布达山下牛羊成群。树叶已经枯黄并掉得差不多了,料想在夏季时应是一片绿色,而这一带当是柴达木盆地中为数不多的丰饶绿洲。
忽然发现路边有“加油”招牌,连忙减速进去。一看,是个简易的“农机加油站”,好在还有90号的汽油。看加油站的寒酸样,颇不放心,因离都兰县城只有几十公里了,决定只加100元钱的油,到都兰后找个正规加油站再加满。今日是离开拉萨之后,气温第一次在零度以上,而我雨刮器的水却也没了。向油站的老板讨水,结果他把我带到一井边,用榾橹架摇上一桶水来。
跨过柴达木河,离开香日德后,又见四野荒凉,公路在一座座粗野的山峦间穿行。不久见到积雪的山脚下,流敞着一条颇宽阔的蓝色河流。下午2时,伴着这条生命之河,抵达柴达木东麓的都兰。见到街上颇多清真菜馆,料想此地回民不少。
据资料所载,古代时都兰曾在西域地区占据重要的地理和经济位置。早在公元329年,辽东鲜卑族的一支吐谷浑人就远征至此并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其后又先后为隋、唐、吐蕃及回部轮番占据。大量丝绸制品和其它文物的出土证明,从青海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甘肃的敦煌,是公元6世纪到9世纪前半叶,除河西走廊之外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因而形成了多民族杂居于此的格局。
在都兰吃罢午饭,继续上路。公路折而向北,重入柴达木盆地东缘。此时天空更加幽蓝,白云飘浮在远处的山峦上空。
我追逐白云而去,山由远而近了,才发现原来白云还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心中不由怀想,假如我能化为一朵云,一定要飘荡在青藏高原。在这里,呼吸纯净的空气,化为滴滴雨露,融入这苍茫的大地。
下午4时,翻越3672米的旺尕秀垭口,来到茶卡盐湖。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中的四大盐湖之一,从公路上看去,视线所及之处的远方,似有蓝色的湖面闪着光芒。而在比湖面更加宽阔的湖边,遍野生长着一丛丛的红色矮草,草丛下面清晰可见白色耀眼的盐堆。据资料所述,柴达木盆地为祁连山、阿尔金山、东昆仑山所环抱,它在第三纪中期(距今4,000万年前)以前是个大湖,以后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地壳的沉降,湖面逐渐收缩、变干,使大量盐类、石膏得以积累,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盐湖。
笔直的公路穿行在盐湖之畔,望不到尽头。突然憋见路那一小群身躯威武的骆驼,产生停车拍照的念头时,我正狂追着一辆陆地巡洋舰,时速冲到了160公里,一瞬间已离骆群百米开外,想刹也刹不住。
过茶卡后,就离开了柴达木盆地,公路开始翻山越岭。贫脊的山体之下,不再是沙漠盐碱地中那种一团团的草丛,而是平整的草地,不时可见白色的羊群。一些小小的山头上,又出现了藏传佛教的经幡,在幽蓝的天空和褐黄的山峦间,飘荡出另类的色彩。
下午5时半,转过几道弯来。翻过橡皮山,看见青海湖。
那一片蔚蓝的湖水,静卧在蓝天与大地之间。这哪里是湖,简直就是一片碧海!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有人类和牛羊以前,它是不是海呢?想象着我是上帝,端坐月球之上,看着我创造的这个星球,地壳在运动,海洋在变幻。大陆分离了,又再聚拢。印度板块远远的飘过来,深深地插入到欧亚坂块之下,然后青藏高原从海底升了起来。海水哗啦啦地四散,而山升得也快,哪些来不及流走的海水,就再也回不了大海,孤零零地被隔绝这内陆高原上,变成了湖泊。啊,那会是多么奇妙的一幅画卷!
独行天地之间,没有人与你交流,你就只能与大地对话,向天空诉说。没有人防碍你的思绪,你就可以尽情地胡思乱想。我想像自己真的变成了白云,正由高空俯瞰,青海湖就像一块蓝色宝石,镶嵌在苍茫青藏高原上。
青藏公路仿如一条细细的黑色链带,一直顺着蓝色宝石向东蜿蜒。沿湖而行,途经黑马河时,夕阳已经快要落山。看到有条岔路通向湖边,立即驾车拐进去。我在与阳光抢时间,但小路却坎坷不平且有陷阱。等我终于冲到湖边时,太阳刚好隐没到山后。
下得车来,在暮色中的湖边静静眺望。脚下是软绵抽的盐碱地,心想不妙,果然上车后发现车轮打滑,已经陷了进去。好在有四驱,挂上之后才冲回路上。转到湖的另一角,有玛尼堆和经幡阵,在湖畔静静伫立、飘荡。此时四野无人,湖水温泉拍岸,像是在抚慰我疲惫的身心。
天黑时到了湖边一小镇,可见“青海湖宾馆”字样。在路边藏族人开的餐馆点了条青海湖黄鱼,但味道确实不咋的。晚饭后,经过倒淌河,驶上西煌高速公路,一路抵达西宁。
进入西宁这个比我想象的要漂亮和现代得多的大都市,忽见霓虹闪烁,再难辨别天上星光。离开城市好像很长时间了,一开始竟然不习惯街上的车水马龙。
城市在我脚下,高原已在身后。我从天堂回到人间,从净土回归红尘。
出格尔木即驶上这样的公路,穿越柴达木盆地,这是我走过的最好的国道。
![](/images/load.gif)
公路一直傍着积雪的布尔汗布达山脉,在沙漠中穿行。
![](/images/load.gif)
沙漠中的高压线杆是一道风景
![](/images/load.gif)
下午时的天空如此幽蓝,仿如创世之初。
![](/images/load.gif)
沙漠中的草甸,形状特别整齐。
![](/images/load.gif)
过了橡皮山,可见青海湖。
![](/images/load.gif)
傍晚在青海湖边拍下的此行最后一张照片。GAME OVER!
![](/images/load.gif)
后记
11月4日一早离开西宁后,纯粹赶路。过兰州时,看到这座夹皮沟中的城市阴霾笼罩,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巨大反差,让人好象从天堂回到地狱。
再也见不到纯净的蓝天白云。由兰州到西安,其中天水至宝鸡的甘肃省境内一段路,烂得无法形容,也令人无法理解。由宝鸡上高速往西安,遇大雾,多车连环相撞,警察处理事故封路很长时间,到午夜仍未放行。就在身心疲惫之时,接到朋友老枪的电话,他叫我不要太赶了,千万别出事。抵达西安时,已是5日凌晨三点。
11月5日, 睡到很晚才起来。打开手机,已是一串短信,原来老枪已在由广州飞来西安的飞机上。他怕我疲劳驾驶,一早打不通手机,料想我还在睡觉,就立即赶到机场,买了清晨第一班航班的票,千里迢迢前来接应。老枪与我相识并不算长,友情至此,令人感动。
中午和联众的西安牌友老牛相见,他请我吃了著名的陕西葫芦头,又带我看了几个城门,感觉这座城市有着它应有的大气风范。然后赶到咸阳机场接上老枪,出机场后即上高速公路返回。其后两日,两人轮流驾驶,一路高速,经洛阳、武汉停宿并探亲访友,于10月7日午夜平安回到佛山。
此行过西宁后, 感觉已回到红尘俗世,一路返回均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城市,到处是广告牌,白天烟尘滚滚,晚上灯火辉煌。这一切,都是平时见惯的景物,我们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熟视无睹。而我们也无法逃离,还得回到其中,去打拼抗争、尔虞我诈,去面对生活的无尽烦恼和日常的琐琐碎碎。正如张爱玲说的,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所以,能在人生的中途,偷到这么十几天的时间,抖落掉身上的虱子,独自行走在路上,心无旁鹜,忘掉烦忧,只为风景所陶醉,真是恍然如梦,也更加让人觉得珍贵和满足。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这9696公里的漫漫长路,无疑是我此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
回来以后,每在夜深人静之时,一张张翻看此行的照片,感觉自己的魂还留在雪域高原;每次在车上播放Hayley Westenra的CD时,仿佛自己又行走在进藏的路上,穿行于那一条条峡谷,爬上那一座座高山,见到那一片片蓝天……有人说,西藏是一剂“毒药”,会让人上瘾,去过了就会一去再去。是的,我还会再去的,因为我享受这样的“麻醉”,假如可以,甚至不愿醒来!
感谢广州驴友大嘴、草原900两位老藏驴,以及网易、磨坊论坛诸多网友自驾进藏的妙文美图带给我的激情、冲动和勇气。 也感谢驴友“冰雪天使、“燕尾谍”等人,在我和他们一起分享各自进藏途中所见时,让我沉浸在那美妙的回忆和感觉之中而灵感触发。他们都是勇敢、善良而有梦想的人,在此一并表达我最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并致以深深的祝福,愿你们快乐常在!
行程统计
家门口出发时:0
到达布达拉宫:4351公里
回到家门口时:9696公里
D01:广州——靖西(总里程991KM)
D02:靖西——昆明(总里程732KM)
D03:昆明——桥头(总里程597KM)
D04:桥头——梅里(总里程338KM。含进出虎跳峡之28KM)
D05:梅里——芒康(总里程226KM)
D06:芒康——八宿(总里程369KM)
D07:八宿——波密(总里程237KM)
D08:波密——八一(总里程253KM)
D09:八一——松多(总里程393KM。含进出巴松错80KM及米拉山口折返约80KM)
D10:松多——拉萨(总里程215KM)
油费:共加油1216升,总额5460元。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是最大的支出。
路费:全程买路钱1814元,其中离开丽江后,到进入格尔木前,一分钱未花。
宿费:未完全统计,如不算与朋友汇合后在洛阳和武汉入住高级宾馆,大约1500左右。
餐费:未完全统计,估计1000左右。到西安与朋友汇合前,每餐从未超过100元,除在巴河镇、青海湖吃鱼及在拉萨吃藏餐外甚至从未超过50元。
总花费(不计在拉萨购物)大约1万元。以此概算,如多人同行,人均费用可大大节省。
此行的三大遗憾
一、10月27日夜过怒江,未能看到怒江峡谷的景色;
二、10月29日翻越色季拉山时遇雾,未能远眺南迦巴瓦峰;
三、11月1日前往纳木错,因大雪封山被禁止入内。
此行的三大幸运
一、季节太好了,秋色正浓,大雪已降,一路饱览雪山秋林风光;
二、连续十几天一个人疲劳驾驶,后期出现精神困倦、视觉麻木,竟能平安无事;
三、基本没有高原反应,温差极大而未染丝毫病痛,所带药品未服过一粒。
我认为最美妙的三段路
第一名:然乌——通麦。景色绝美,人间天堂!
第二名:中甸——盐井。穿越峡谷,通向秘境。
第三名:竹卡——怒江。垂直升降,体验落差。
我认为最美的五个点
第一名:波密往林芝方向20-3OKM间的雪山森林与河谷风光
第二名:盐井附近的澜沧江峡谷及两岸村落
第三名:然乌湖的湖光山色
第四名:小中甸的田园风光
第五名:栗美村附近的河谷风光
此行的三大感受
一、独行于风景之中,有自由前行的快乐;跋涉在漫漫长路,有沉重无助的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结伴而行,却难得来上一次独行远方——那样的体验未必是美妙的,却一定是深刻而难忘的。
二、既然是路,并且已经有无数的前人走过,那你也是一定能走过去的,对此不必有丝毫的恐惧和怀疑。但是我们需要不时地提醒自己:再好的路,如果你把握不住,也可能成为葬身之地。
三、人从尘土中来,又回归于尘土。寿命不过百年,青春何其短暂。我们所享受的只是过程,哪有什么终极目标。很想明年带女儿去走走我刚刚走过的这条路。如果你想去西藏,也趁着年少赶紧去吧,别弄得像我一样,活了几十岁才明白原来人间真的有天堂。
此行的三大疑惑
一、临近栗美村时见到的那座神山,叫什么名字?
二、老外乘坐的丰田车司机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在一段平直的上坡路上,把车弄翻到左侧的沟里?
三、地图上明明标示青藏交界在唐古拉山口,为什么离开山口近百公里后的地方好象还属西藏管辖,并且才看到“欢迎您再来西藏”的牌子。
我认为最值得看的关于西藏的三本书
一、《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作者马丽华。这本厚厚的书用我们看得懂的文字,介绍了目前人类已知的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
二、《天葬——西藏的命运》,作者王力雄。此书我看到的是海外版本,不知在国内是否属禁书。讲述了西藏由远及近的历史、政治及宗教,以及所谓“西藏问题”的历史成因。
三、《川藏公路——我和小梅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多年前网上很著名的一个贴子。我不知道很多去到西藏的人,是不是和我一样,是在读了这个故事后,才开始萌发行走川藏路的冲动。至少我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