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潮(2)

王朝互联网·作者佚名  2010-03-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此外,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还推出了中关村软件产业定制人才培养项目。以中关村20家有相同岗位人才需求的企业为单位,由龙头企业牵头组成产业人才标准委员会。该委员会共同制订产业人才标准,根据标准集体产生四门定制课程。学生最后1年在北京参加“4门定制课程+1门产业素质课程”定制培养,成为端正态度、信用承诺、行业担保的实习生,然后进入企业实习8个月,最终实现在企业就业。

2009年8月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提出《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依托成熟的全国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开发出引导大学生以科技创业带动社会就业的独特模式,倡导大学和地方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培训、见习、模拟和注册四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引导大学和地方政府有关扶植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政策向孵化器集聚,推动科技创业环境建设。

在《实施方案》的引导下,各地孵化器掀起一股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热潮。北京赛欧科园科技孵化中心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免费提供3000平方米空间,同时,由创业导师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支持大学生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2万-20万元创业资金。北航科技园设立100万元大学生创业补贴基金,并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新创办的大学生企业已达10家,创业人数超过200人。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正在建立20家科技创业苗圃,以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扩大服务范围,营造局部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和培育500个科技项目。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入驻11个大学生创业团队、42名大学生。

此外,各地还积极设立种子基金和创业孵化基金,实施“孵化+考核+创投”模式,强化对大学生创业的服务支撑。联想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共同设立了“联想之星”创业项目、金鹰国际集团设立了中国大学生西部创业基金、拜丽德企业集团启动了千万亿大学生创业基金(1000所高校×10大学生创业团队×10万元)……

种种类型的培训,让高校学子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战岗位上得到了实践机会,从而为他们日后顺利就业铺平了道路,也为其中潜在的创业者打下了基础。

校企联合开辟就业绿色通道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