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性能快速提升
双核甚至多核应用处理器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还是为了达到运算性能与耗能的最佳平衡点!使用多核技术的芯片可提高指令周期 20% 至 30%,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则可延长 20% 至 30%。由于电池化学的技术进展有限,所有手持式电子装置当今所遇到科技瓶颈,几乎都是跟使用和待机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智能型手机也不例外。与传统的功能型手机(Feature Phone)相比,目前智能型手机最受到消费者诟病的缺陷不外乎耗电量过大、待机时间短、通话时手机温度偏高及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所牵涉的层面极为广泛,最关键的改良方案在于电池技术,但在电池芯迟迟无法推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之前,只能针对各个电子组件的耗能来改善,如基频芯片与应用处理器运用更高端(尺寸更小)的制程达到低耗能的目的、研发出更省电的新型高线性功率放大器 PA(Power Amplifier)等。

▲最近三年移动上网与 SNS 社交网络的快速兴起,各种移动上网设备如智能型手机、上网本、MID 等移动上网装置出货量高速成长。2010 年各种类型手持上网设备总和超过 4 亿台。
在进入 21 世纪之前,计算机处理器龙头 Intel 研发 PC 个人计算机处理器的过程中,刚开始也是通过增加频率速度来提高运算性能,但之后工程师发现一昧提升频率速度将导致耗电量增加与散热等问题、最终反而成为了发展的瓶颈,直到转向多核心芯片的发展才渐渐克服了诸多问题。与 PC 个人计算机相比,智能型手机的耗电量及散热限制更为严苛(没有太多人愿意随身携带 500 克以上的手机)。加上最近三年移动上网与 SNS 社交网络的快速兴起,各种移动上网设备如智能型手机、上网本、MID 等移动上网装置出货量高速成长。2010 年各种类型手持上网设备总和超过 4 亿台,正式超过了 PC 和 NB 的总量,为了使高端智能手机能有足够的运算能力以执行大量应用软件和第三方功能,2010 年我们见证了手机处理器突破 1GHz 门坎的历史时刻,1GHz 处理器芯片将成为 2011 年所有中端以上智能型手机的标配,高端产品将转向双核处理器。搭载双核处理器的下一代智能型手机的性能可与目前的上网本相提并论,也将使上网本跟智能型手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