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保健:秋季易悲伤应要畅情志 心理_保健养生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人观察大自然现象发现,秋季农作物收获之后,植物开始凋零,有的动物也快要冬眠,蛰伏了。这时,人体的生理功能(生物钟)也开始朝着阳消阴长方面过渡。秋天人打蔫,犯困,所谓“秋乏”,也就随着产生了。

另外,秋天人也容易悲伤。古代医者在生活中观察到,秋季万物开始萧条,人们在瑟瑟秋风、阵阵秋雨中见景生情,又加上昼短夜长,情感容易悲伤,所谓“悲秋”。依据中医“天人合一”的观点,古人认为秋内应于肺,悲易伤于肺,肺气不宣畅也会影响情绪,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悲秋情怀。

临床中曾有报道,秋季神经衰弱、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等患者容易发病或加重病情。

中老年人要向青少年人学习,在果实丰收季节,大家不妨走出户外,参加郊游、登山等活动,可使人们心旷神怡,一扫秋困、悲伤、忧郁等不良心情。

其实,秋季美景、美情、美事实在多,数不胜数。如赏菊、看红叶、看巧云、望星空……

历代文人墨客有许多吟颂秋日美景、美情的佳句和诗词:“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主席的诗词让我们更受鼓舞。

其实,秋季还多节日美事。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建军节、国庆节……,让我们一起渡过这美好的秋季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