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非常感谢凯瑟琳让我们了解环保材料在世界中的应用。接下来是绿色设计对话环节,接下来有请特约嘉宾主持人,搜狐家居互动中心主任戴蓓。
戴蓓: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先做一个调查,除了在座饶江宏先生之外,所有在座都是做一线设计的设计师,在座各位你们做过低碳绿色设计吗?做过的请举手。这个调查结果也是非常契合我们今天的主题,我要谈冷的事情。我座谈晚上在家里搜的一下低碳的事情,低碳在中国一个搜索引擎里搜到了520多万篇文章,低碳这确实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但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冷,不是热。我发现像今天的调查结果一样,大家都在说,但是我们行动在哪里?我想通过今天35分钟的对话能给出一些思考,和我们寻找内心的交流。
我想第一个问题先问一下清尚的吴晞先生,刚才您没有举手,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低碳绿色设计,您觉得标准是什么?
吴晞: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因为今天坐在这儿专题是很明确的,我们国家和政府在2007年就提出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2008年政府又提出来建立科学发展观,2009年、2010年世界范围的政府要员和国家首脑共同探讨低碳问题。因为人和地球的“斗争”,已经到了不收拾,任其发展下去有危险的程度。这个话题一定要从头上讲起。现在清华大学的一些老师也在以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绿色?这个专题做研究。
现在有一个主流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其实过去低碳没提之前,绿色建筑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环保和绿色大家都在研究,低碳是后提出来的,低碳是一个局部的东西,不知道在座外国专家他们是不是同意。因为绿色里面包含着至少四个因素,土地资源,就是地和土壤。大气资源,就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包括我们低层和高层的空气,还有一个是水,海水、雨水、饮用水,最后一个是生态圈,我们人是生物,是动物,这些构成一个总的环境,是不是能够适合人,适合地球?我一开始不懂,人和环境能友好吗?友好是人和人的感情。现在我理解了,人和环境是要友好,这个思考是这样引发的。前面都是绿色,由这四个要素,当然还有很多可以说清。低碳只是这四个要素跟气有关系的一个指标,减排、少污染。但是低碳的提出有一个好处,他至少把一个重要的因素变的可以量化。如果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当然这太悲观了,或者换一个说法,我们从开始做起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对你这个问题一个回答。谢谢。
戴蓓:第二个问题,我问一下任禹青先生先生,刚才大家都在说低碳,理念里会有这样一些想法,但是落实到行动我们只有一个人举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您觉得问题出在哪儿?
任禹青:我今天不想从技术层面谈这个问题,刚才您提的是技术型的问题,什么叫低碳,包括太阳能和材料的应用,我想刚才你提这个问题大家为什么没有举手,这个问题要从另外一个方面谈,我认为是一个意识形态。低碳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国家战略,是一个全民战略,我认为只有当全民都去做,全民都有这样意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这个机会做这样的设计,因为做这样的设计是需要很多的条件。第一,你要有这样的时间和需求。我想先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刚好碰到欧阳先生,有一年我们去参加大师之旅到瑞士的一个小镇,我们参观了一个设计师设计的一个温泉度假村,当时他为了保存原生态,因为建筑是一个人工的环境,他对自然环境会有多层次的影响,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形的。他当时建这个房子的时候要说服当时的居民,就是说我这个东西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这就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差异。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商业项目叫六本木,当时盖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发展商要说服当地的居民,我们这个东西会给你带来好处,从设计上、排放上等各个方面都要说服当地的居民,都同意才能盖,这就说明人家从政府到全民都有一个参与的机会。比如说在中国就不是这样,说近一点,比如说我四年前去过云南滇池,很美的一个湖,结果现在全部盖成了别墅,中国只有一个云南,云南只有一个滇池,可以说是全人类的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根本没有参与这样的机会,发展商说盖就盖。您刚才提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我们在座的设计师所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我希望咱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扩大咱们的影响力和呼声,去影响更多的决策层,然后才能慢慢的解决,我觉得这是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做到的。国外人家在半时机以前就有这样的概念,现在的技术等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咱们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戴蓓:您觉得阻碍中国绿色进程在哪里?是全民的意识不够吗?
任禹青:都有。我觉得需要政府激励和扶持,可能是自上而下的,现在有这样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