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绑着马尾辫、身穿黑白斑马纹泳装的青涩女孩,到如今风情万种的“千面女郎”,芭比赢得了无数女孩的芳心。现在每秒钟就有3个芭比娃娃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售出。
然而,从诞生之日起,她就充满了争议和话题,有人爱之,有人恨之。和麦当娜、玛丽莲·梦露一样,芭比已成为美国的文化符号。
“一个有胸部的玩偶”
“芭比之母”露丝·亨德勒1916年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市。父母原是波兰人,为逃兵役,乘坐闷热的蒸汽船来到大洋彼岸。
父亲是铁匠,靠微薄的收入养活露丝和她的9个姐妹。露丝后来回忆说,作为最小的孩子,她从来不缺乏宠爱。正因为此,她才会长久保持一颗童心,设计出可爱的芭比。
1945年,亨德勒夫妇与朋友曼特森合开了一家玩具公司,取名“美泰”。当时,美国市场上的玩偶大多以儿童形象出现,胖乎乎的像小天使,类似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尔。这些都是大人对玩偶的想象,孩子们却似乎兴趣不大,他们需要一个“能看到自己未来”的玩伴。露丝隐隐感觉到,也许“一个有胸部的玩偶”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1956年,露丝出差瑞士,在一个店铺橱窗中发现了一种名叫“比尔德·莉莉”的德国玩偶,与她想象中的玩偶形象不谋而合。莉莉源自《西德时报比尔德》中一个著名的卡通形象,身材妙曼,衣着华丽。1955年首次在德国发售时,目标顾客是成年人,但后来也深受儿童喜爱,因为有另行发售的服装可供玩偶装扮。
露丝买了3个莉莉玩偶回到美国,经公司设计师改造后,以女儿芭芭拉的昵称命名,于1959年3月9日在美国国际玩具展览会上正式推出。“芭比娃娃”第一年就卖出35万个。
如今,芭比娃娃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总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万人迷”。据美泰公司统计,全世界3到10岁的女孩中,90%至少拥有一个芭比娃娃;一个11岁的美国小女孩可能拥有10个芭比娃娃,同龄的法国小女孩则拥有5个。
“芭比,我希望我就是你”
火爆了半个世纪,芭比已经远远超越了玩具的意义,成为一个美国文化符号。她吸引了流行大师安迪·沃霍尔的视线。他对芭比的倾心,丝毫不亚于他对玛丽莲·梦露的迷恋。许多以严肃自居的学院也屈尊研究起“芭比现象”。
有人说,芭比之所以能风靡世界50年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和麦当娜一样,是一个“千面女郎”。她的造型和品位,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上世纪60年代,她走的是好莱坞明星、后来的摩纳哥王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