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这一独创战法的划时代意义。 日军指挥官在指挥联合舰队重创珍珠港的美军第7舰队和在新加坡全歼英军“z”舰队之后,又回到了用巨型战舰进行海上决战的老路,造成了后来的中途岛惨败。这种创新了战法却没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以致无法坚持的现象在现代战争史上屡见不鲜,其教训值得后人深思和吸取。
二是指挥失当。“z”舰队司令官菲利普斯长期在英国皇家海军部任职,从未担任过海上作战的指挥,因而缺乏海上编队指挥官所应具备的那种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没有确保得到航空兵掩护的情况下,仍然一意孤行地北上出击;当其指挥舰队调转航向驶向关丹时,没有及时向新加坡基地报告并寻求空中支援;当情况有变,需要火速返回时,又优柔寡断,增加了给日机当“靶子”的时间。“指挥执战争之龙头”。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属于“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该级二号舰。1937年1月开始动工建造,1941年1月服役。直至被击沉,只服役了不到一年。该舰标准排水量36727吨,满载排水量43786吨,最高航速28节,成员1500人。主炮为10门mk vii型14英寸(356毫米)口径舰炮,(两座四联装炮塔,一座双联炮塔),主装甲厚度为349-374毫米。
1936年7月29日海军部决定制造英王乔治五世级的二号舰。一开始这个二号舰被提议命名为“英王爱德华八世”(hms king edward viii)以纪念新君主爱德华八世。但是,可能是爱德华国王预感到了他的统治因为与沃利斯·辛普森的关系而可能命运多舛,于是决定取消这个提议并提议以威尔士亲王命名。随后乔治五世的二号舰就被命名为威尔士亲王号。这艘军舰也是英国海军史中第7艘以“威尔士亲王”命名的军舰。
威尔士亲王号在利物浦开始建造,但在德国空袭利物浦中受到损坏。空袭中一发炸弹在威尔士亲王号左舷与船坞泊位的内壁之间爆炸,对左舷装甲造成了破坏。之后海军部为了对抗德国新制造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下令威尔士亲王号的加快建造速度以及缩短试航周期包括以使其尽快投入战斗。1941年1月19日威尔士亲王号正式服役,首任舰长为john leach。实际上,服役时仅仅是对整体上的建造完毕,很多细节尚未完全建造完成,后在尽三个月中一边服役一边装配,最终在同年3月31日才算完全装配完毕。
“反击”号属于英国声望级战列巡洋舰。1915年1月开始动工建造,1916年1月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3200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最高航速28.5节。主炮为6门15英寸(381毫米)口径舰炮,(三座双联炮塔),主装甲厚度为230毫米左右。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该型战舰采用长艏楼船型,外飘型舰艏,适航性好。高航速被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动力装置采用多达42台燃油型锅炉。沿用复仇级战列舰的15英寸口径主炮,数量减少到6门。副炮安装在三联装炮塔中,全部位于露天甲板之上,提高了射界,减少了高速航行以及恶劣海况时海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