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上,美国继续援助蒋介石,封锁台湾海峡,扶持李承晚以及南越的反对势力,通过同东南亚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签订条约,建立了针对中国的包围圈。毛泽东后来在同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谈话时说:“你知道我们身上背了多大的压力吗?单单在日本,美国就有800多个军事基地。南朝鲜、台湾、菲律宾、南越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国给我们的压力很大。”
苏联很在意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
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反而带头遏制和孤立中国,给新生的红色政权带来了很大困难。不过,随着1949年10月3日苏联与中国闪电建交,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与新中国建交的高潮,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月,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等8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在建交过程中,苏联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也很在意其必须第
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面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苏联积极支持其他国家和中国建交。捷克在新中国刚成立那天曾联系苏联外交部问询此时可否与新中国建交?获得的答复是,当然要建交,不过要等到苏中建交公报发表之后。10月3日,朝鲜也向苏联通报要与中国建交,苏联外交部回答,“当然可以,越快越好!”因为这时,中苏已经建交了。
不过,南斯拉夫却在与新中国建交时出现了例外,原因是1948年苏、南两党矛盾激化,南共被共产党情报局开除,为了尊重苏联,新中国虽然刚宣布建国没两天就接到了南斯拉夫表达建交意愿的电文,却采取了不接触的态度。这个状况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才有了转变。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承认,客观上使西方阵营对中国的封锁圈在东欧和亚洲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带,它们孤立新中国的企图被粉碎了。
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度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相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功,同非社会主义国家“另起炉灶”的建交还是比较曲折的。对于这个状况,新中国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先谈判,再建交。
刚独立2年的印度,对新中国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当时有很多印度人对能否与新中国建交有疑虑,印度共产党总书记兰那地夫就对尼赫鲁及其政党深表怀疑,美国也竭力劝阻印度不要承认新中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特意邀印度驻美大使表态,“我们希望……民主国家能在此时此刻表现出采取一致行动的共同愿望”。然而,承认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对印度走大国之路是有利的,经过争论,印度于1949年12月31日致电周恩来希望与新中国建交。
由于尚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先例,对于印度的承认,新中国十分重视。12月31日印度承认新中国的当天,周恩来就向正在秘密访苏的毛泽东汇报了情况。在双方努力下,经过多轮谈判,1950年4月1日印中建交,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缅甸,虽然在建交时间上落后于印度,但它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谈判建交”也始于它。除印缅外,中国与印尼在1950年4月13日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