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上为满洲世家,亦曾显赫。家中人丁兴旺,且多长寿,通常四世同堂。我小时候,经常听老奶奶和奶奶、还有老奶奶和奶奶的姐妹妯娌、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老辈人讲故事。多为老姐妹们茶余饭后在一起聊天,我在旁静听,没人理我,我更不敢玩闹打扰讨人嫌,旗人的家规甚严,小孩子也不例外。有时候则是老奶奶或奶奶或一群奶奶中的一位,老人家兴致上来,对我这“瘦眉窄骨的”、“少言寡语的”、“将来一准有出息”的小辈人挥洒一通。甚至有时是哪位奶奶的自言自语,“九斤老太”式的感叹,这其中亦含有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来自尘封历史的信息。奶奶们讲的,说是故事,其实应该叫故实。故事可以虚构,故实却都有意义和出处。奶奶们讲的满洲故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史书上没有的或语焉不详的,从那饱经沧桑的面容上,参透世故的神态中,甚至看破红尘的语气里,这些故实浸渗了我的心灵,以至于半个世纪后,已逾耳顺之年的我,还能复述如初。
关于张一化
一次老奶奶对我说:“你个小人儿不懂呀,早知今日,进关干什么?张仙人误了老祖宗!”后来这句话所指的故实经过不断地填充和扩展,我才知道,我那“勇猛有余,才智不足”满洲祖先,若没贤人相助,天知道在关外待多长时间。
老奶奶尊号“张仙人”的这位贤人,就是被称为“满洲第一圣人”的张一化。
张一化,直隶大名府元城人氏,明嘉靖年间举人。那时大名府煊赫中原,领一州十县,据直鲁豫三省交界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书院峰立,商贾如云。嘉靖皇帝选元城儒学生员陈万言长女,册立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陈万言父以女贵,横行乡里,妄兴土木,强占民居,而官绅无一言。张一化仗义执言,上书嘉靖,告发皇戚弄威,规劝皇帝自敛。嘉靖非但不听,反而迁怒张一化,传旨捉拿。张一化闻风携全家出逃,途中失散,张一化夫妇跑到关外建州老河口安身。以打鱼为生,隔几日到斗虎屯赶集,卖了鱼虾,买一些生活用品,顺便打听老家消息。
这一天张一化夫妇从集上返回,快到家目睹一奇异景观:上百条黑鱼打着挺,翻着白沫,聚成一团,顶着一个平躺着的男孩,从上游哗哗啦啦地飘滚下来。张一化看得瞠目结舌,更让他吃惊的是:这团黑影白浪滚到眼前,鱼群一齐躬起身体,往岸边齐力猛地一弹,生将孩子送到张一化脚下。张一化慌忙抱起孩子,只见群鱼“刷”地潜入水底,再也不现踪影。
“这孩子不简单。”张一化夫妇一面嘟念着,一面将孩子抱回家。只见这孩子背着桦皮挎袋,一手还攥着把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