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洪与清兵速战决战。清军认定明兵乃疲惫之师,即在宁远、松山之间挖壕掘堤断明军退路,将明军置于全歼的绝境。
决战中,明军高级将领仅吴三桂靠家丁护卫、大同总兵王朴奋战冲回宁远外,其余悉数被俘。洪承畴被俘,朝廷报阵亡,崇祯悔听兵部之言,亲自撰文祭奠。
洪承畴降后,皇太极恐其二心,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命隶镶黄旗汉军,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洪承畴亦感内疚,不愿与旧属相见,直至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多尔衮才起用洪承畴。
清军南下,峰火四起。明朝初建时,朱元璋搞分封制,有山东鲁王、南阳唐王、南京福王、抚州永宁王等等,此时均率故臣继太明,旗号多多,史称“ 南明小朝廷”。清军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均屠夫也,凡抵抗不降者杀无赦。扬州总兵史可法抗击7日陷落,多铎发泄于民,屠10日。明吴淞总兵李成栋降清后,为虎作伥,围攻嘉定,守军侯、黄二将率死士巷战,城破后李令屠城3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10万军民誓死守城,全部战死。大好江南如啃不动的铁,只因孤军奋战而被各个击破,然清军伤亡也很严重,多尔衮不得不召回英、豫二王。此时洪承畴任顺治帝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多尔衮命他督理南方军务以扭战局。
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所到之处先祭思宗皇帝服丧,言大明乃大顺所灭,大清诛天下之共愤也。洪承畴以大学士名义,通告乡里, 即日仍以明八股科目,行乡试、州试,殿试不分满汉,以榜录官,使读书人看到希望。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描写江南才子,从报效大明转归大清,就是当时社会真实写照。
洪承畴在明朝为臣守三关时,曾多次与农民起义军激战,闯王总是围而不灭,是得民心之故,民心就是民间唱的“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而大明年年征战税赋沉重,得民心必减民赋。洪承畴上疏清廷:“辽东已安,所征辽饷可免。”辽饷系当时大明为守山海关抗击努尔哈赤而设,多尔衮准奏。随着大军南进又废除剿饷、练饷等,全国累积免除1600万两税赋,许多农民纷纷归田。又以“降者,原官留任加俸,不念明故”,招抚了宁国、徽州、九江南昌、袁州、南康、吉安、广信等府郡。
清朝统治者对洪承畴倒是用人不疑,洪承畴也效尽犬马之劳,干到眼睛都快瞎了还“不用扬鞭自奋蹄”。顺治十六年(1659),洪承畴奉旨察看边关,从贵阳赴昆明,山川险峻,道路艰难,到昆明赶上吴三桂征服昭通未归,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