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设施分为操场和教室。操场有两个,一个可供两个连作炮兵制式教练用的小操场,还有一个可供炮兵战斗教练,作一个营系驾训练用的大操场。此外有供炮兵射击及步炮联合战斗演习的射击场。
室内设施也分两部:有两个大阶梯式的一般教室,和几个形象化教室,如战术教室,射击教室和通信教室,这里分别准备有大沙盘及挂图,模拟炮兵火力弹着点的野外立体模型,以及模拟的复杂的山川地形的沙盘等等,以供战术,射击和架线处理教学和研究之用。炮校教学要求最后达到在步炮联合作战中,充分完成本身任务。当时的教材均系临时编印的讲义。其系统性尚不如东北讲武堂的教材。
1936年蒋介石为了提高炮兵训练质量,由德国购买了整套机械化重炮兵团装备。重炮口径15公分,射程15000公尺。连长以上干部全有指挥用的吉普车,排长和士兵乘大卡车,一套装备计87万元,但每门炮只进口200发炮弹。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落后,也不去研制炮弹和大炮零件,所以对这种武器平时既要加意保养,训练时又要节省炮弹,时时担心失去射击条件,使这套装备成为废品。
当时观测仪器除各种测远仪、测高仪、平板仪、方向板、炮队镜、水平仪外,还进口了德国的测声机一台。随着炮兵射程的提高,陆地观测受到一定限制。1935年邹作华教育长向各有关方面呼吁,而领到观测用飞机两架,选择年青军官6人学习空中观测、空中照相、无线电收发报,由德国陆军上尉葛立茨任教。我是其中的一个,每天一有时间都用蜂鸣器发报,要求每分钟不得低于60字。可惜这两架飞机不作美,经常发生故障,既不便于学习又时有人机俱毁之虑,所以训练班办了半年便中止了。 大炮用大卡车(两辆)牵引,或使用挽马,全校有训练马术及驮术用蒙古马百余匹。
四 南京炮兵学校的编制
炮兵学校设中将教育长一人。下有教育处(步兵学校等较大的军事学校另设有研究处及总务处),处长领少将衔。此外有少将及上校研究员五六人。教育处以下有教育室,负责课程安排、教育器材准备、教材印刷、分布。军械室,负责枪炮、械弹等保养分发。副官室负责对内对外一切事务。秘书室办理文件、保管公章、兼管人事等。
炮校教育处的教育组织设有战术组,组长黄国书系日本炮兵学校毕业,后去法国炮兵学校学习一年,现在台湾。兵器组组长李瑜系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筑城组组长于永泉系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射击组组长胡雄,日本炮兵学校毕业,日本投降后,任国民党南京要塞司令,后去台湾。观测组组长彭孟缉,日本炮兵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将炮兵旅长,到台湾后任参谋总长。通信组组长林日藩,日本炮兵学校毕业,后任国民党炮兵团长、旅长等职。教育组出包括马术及驭法小组。以上各组组长为校级军官,此外配有助教一二人,最后,射击场管理处有上校主任一人,少校及上尉管理员三四人,另有守护队一个连;射击场可供一个步兵师和两个炮兵团联合演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