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对发展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一直十分重视,1984年以来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特别强调“气象卫星我们是下决心要搞下去的,我们中国要有自己的气象卫星”,“我们中国现在财政经济各方面还不是那么富足,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和国务院考虑到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还是尽一切力量,促使这两种卫星(指极轨和对地静止气象卫星)发展”。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都先后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发展作过指示,帮助解决“风云一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制始末
梁思礼(曾任航天部总工程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我国导弹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八年四弹”规划中的第四弹,就是远程运载火箭。它的研制成功,解决了有无问题,使我国有了还手之力。
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远程运载火箭,生于乱世,先天不足。”1965年远程火箭开始论证方案,一年后“文革”开始,七机部就开始大乱。虽然大部分科研人员仍能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但工作还是受了很大的干扰。
粉碎“四人帮”以后,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同志提出了“三抓”。这是继“八年四弹”规划以后又一系列新的奋斗目标。“三抓”的第一抓,就是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的定型试验,也就是“580试验”。按国际惯例向公海发射火箭,要事先公布划定海域的经纬度和发射时段。这等于我国在全世界舞台上公开表演我们的航天科技。对我们搞制导系统的队伍压力特别大。
由12所和13所共同组成9人精度分析小组,我任组长。我们从设计、工艺、环境、可靠性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国还向太平洋派出两艘“远望号”测量船和一支有相当规模的护航舰队,一方面测量弹道参数,打捞测量仪器舱,另一方面也是海军的一次远洋编队演习。“580试验”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邓小平、聂荣臻等中央领导都来到总指挥部观看和指导。
我作为技术顾问也在总指挥部值班。前方报告美国和西方许多军舰都排列在我国预报的海域附近观察,看我们的火箭能否落入预定的框内。1980年5月18日凌晨远程火箭在酒泉基地点火起飞,奔向太平洋,经过约30分钟飞行火箭准确地落入预定的海域框内。打捞船上的直升机迅速起飞很快就到达落点。在茫茫蔚蓝的海面上涂上一片由染色剂染出的翠绿色,当直升机飞抵落点的上空,其旋翼吹起粼粼碧波。这美妙绝伦的景色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打捞员从直升飞机拽绳而下,把测量仪器舱从水中捞起,整个“580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核俱乐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