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元旦,战争已经结束,为尽快恢复丹东的电力,18岁的丹东市电业局职工王景昌和几名工友被派往新义州的水丰发电站,拉电线到丹东。
从那时至今,如同鸭绿江一样,鸭绿江上的水电站也属两国共有。中午,朝方工作人员请他们这帮外国人吃了顿丰盛的午餐。“鸡蛋、鸡汤、大米饭,而且都用铜碗盛。”王景昌回忆,菜太多,他们吃不下,就送给朝鲜老百姓吃,老百姓不停地给他们鞠躬致谢。
这样的优待出乎王景昌的预料。伪满时期,王景昌的父亲白天去新义州做苦力,在那里,日本人是一等国民,朝鲜人是二等国民,中国人是三等国民。那会,丹东还叫安东,在清朝末年,这里只是一个边陲小镇。中日甲午战败后,日本人大举进入东北,安东成为日本侵华的桥头堡。1965年更名丹东,意为红色东方之城。
1956年,士兵王万经退伍后留在了丹东,在丹东人民银行工作。虽然和阿妈妮断了联系,但他对朝鲜的关心却从未间断。只要跟朝鲜有关的新闻,王万经都会特别留意,“有一段时间,金日成不露面,我就想,金日成怎么了。”
对于朝鲜,丹东的中年人都有些复杂的情感,他们不仅在小学历史课本上能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亲身感受到阿妈妮的疼爱。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年人回忆,七八岁的时候,他和小伙伴到鸭绿江里游泳,阿妈妮在江中采沙,他们可以随便爬到船上玩,临走,阿玛妮都硬塞给他们一些蚬子。“她们的男人和儿子大多在战争中死去,看到我们就特别高兴。”他说。
那是最美好的时光。